所以,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继续深造”并非深泉学院独有。官网招生说明显示,该校不收女生,只接收25岁以下、未获得学士学位的男性。录取后,学生基本“起得比鸡早”:4点半开始坐上拖拉机收捆干草。学生每周必须干至少20小时农活,包括洗碗、做饭、给牲畜接生等等。
师资方面呢?是否“大多教授来自哈佛、耶鲁”?我们仔细看下师资介绍:5名专职教师,11名客座教师,有男有女,授课内容包括哲学、宗教、人类学、自然科学、写作、绘画、经济及新闻等。除了课程名称,官网没有列出这些教师的其他信息。那就Google结合Linkedin检索一下。
资料显示,5名专职教师中2名是原圣玛利加州学院(美国西部天主教文科院校)的教师,其余三名分别为:一名斯坦福大学博士后,一名在杜克大学做过短期讲师,另一名是曾在布朗和哈佛就读并执教的博士。11名客座教师,分别为美国本宁顿学院教师、斯密斯学院(美国私立女子学院)客座讲师、宾夕法尼亚大学在读博士、杜克大学博士、巴黎美国大学教授、自由撰稿人等。
有4名客座教师均毕业于深泉学院,含一对留校任教的同性恋夫妇。由此可见,师资力量并没有网传的那么玄乎,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大多教授来自哈佛、耶鲁”。
再来检索下深泉学院在美国主流媒体中的形象。《纽约时报》曾在1979年将深泉学院称为“世界上最挑剔及具有创新性的学院之一”,而近年来的报道则更关注该校学费免费这一点。《纽约客》曾就深泉学院可能开始招收女生这一点发过一篇短文。惊诧和热捧并没有在美国主流媒体出现。
比较录取比例无意义
对于中国媒体的狂欢,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报纸《澳大利亚人报》毫不掩饰地给予讽刺:多亏中国,原本每年收到100-200份入学申请的深泉学院申请人数要暴涨了。与此同时,深泉学院的录取率也迅速降低,原因很简单,来自中国的申请者将分母变大,录取率自然降低,降到6%几乎与哈佛的录取率齐平。
没人否认,深泉学院的教学方式别具匠心,吸引人眼球的同时,师资力量也还不错,但既然是一所被政府认证的学院,在教育水平高度发达的美国,就不太可能存在师资不合格的问题。而综上所述,深泉学院也并没有牛到那个程度,美国主流媒体完全未见将深泉与老牌的哈佛、耶鲁相提并论。
这不是中国媒体第一次狂欢,被辟谣的例子数不胜数。首次听说深泉学院,对教学模式表示惊讶,也可以理解,但当媒体领着受众感叹深泉学院的低录取率时,为何没有媒体查一下每年的总申请人数?从100名申请者中选13名与从10000名学生中选13名,这样的录取比例比较有意义吗?
对消息源进行核实是媒体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我想,任何一个有专业素养的媒体人员都不会轻信百度百科。如果英语不好,起码可以看一下维基百科的中文版,也可以用Google Translate进行基本翻译。
狂欢过后,百度词条已删除深泉学院“学术质量得分与哈佛大学并列第一”这一句。该校申请时间期限是在11月7日前,可以肯定,今年录取比例必然大大降低,不知届时是否还会有另一场媒体惊诧。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