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给人的印象一般都是细致、认真、严谨。但近年来,日本学术不端现象频发,受到广泛关注。被揭发的学术不端的学者都受到较为严厉的处理。
2013年12月26日,东京大学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该校分子细胞学原教授加藤茂明研究室自1996年至今撰写的165篇论文中,有51篇存在210处学术不端行为,包括伪造的学术实验图像等。加藤茂明此前被发现存在论文数据捏造问题,于2012年3月辞去东京大学教职。加藤教授迄今为止从国家申请了约30亿日元(约合1.7亿元人民币)的研究经费,东京大学正在研究将这些研究经费返还国家。
近年来,日本学术不端行为频发,之前的2012年5月,日本麻醉科学会公布了“学术打假”成果,日本东邦大学副教授、麻醉医生藤井善隆长期捏造医疗论文,达193篇。藤井善隆曾在国内外的23个学术杂志上发表过193篇医疗论文。英国专家针对他在1991年到2011年发表的193篇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被其引为论据的169个研究对象的体重、年龄、身高、血压等数值均与实际情况相差巨大。为此,日本麻醉科学会成立特别调查委员会,核实藤井善隆供职过的医疗机关里不存在相关医疗病例。
随着日本国际化程度的提升,一些学术不断行为与外国人有关,其中不少与中国人相关。如2013年10月,早稻田大学发表声明,由于中国籍留学生的博士论文多处盗用他人研究成果,学校进行内部调查后发现,这篇论文至少有64处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或网络上的内容,违反基本学术道德,决定取消授予其的博士学位,这是该校自创立以来首次取消博士学位。
2013年11月,日本爱知县警方以涉嫌伪造有印公文及违法使用伪造公文的罪名逮捕了原中京学院大学副教授久野辉夫等4人。警方在宣布这一消息的时候说明,本案中的副教授久野辉夫为了保证自己在学校中的地位,便采取非法手段,伪造公文,非法修改了部分中国留学生管理档案中的学分成绩,另有三名中国籍人员也被调查。
日本学术不端行为频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研人员的急功近利。在一些基础研究领域,一项科研成果的出炉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一些科研人员没能经受得住寂寞的考研。如上述东京大学加藤茂明致歉时说:“研究员急功近利,给大学、研究所、学会带来巨大的麻烦,我为此感到十分抱歉。”此外,研究压力大也是学术不端的原因之一。上述加藤茂明研究团队采取竞争机制,要求研究人员拿出世界级成果,超出研究人员的能力范围,从而导致不当行为的发生。
日本对学术不端行为采取较为严厉的态度,被查明学术不端的学者都受到处理。同时、政府、学术团体、研究机构也拿出措施应对学术不端现象的发生。日本文部科学省设有“不良行为特别委员会”,还公布了《关于处理不良研究行为的指针》等文件。2013年起,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推出“伦理研修”制度,接受政府科研经费的学者必须学习学术伦理规范方面的课程。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