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数码科技

“嫦娥三号”卫星明日凌晨携“玉兔”登月(组图)

www.sinoca.com 2013-11-30  新京报



  释疑

  发射时间 为何选在凌晨?

  落月时间选在月球白天上午,限定火箭发射时间

  北大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焦维新教授介绍,月球围绕着地球转,相当于人造地球卫星一样,但是转得比较慢。地球本身在自转,自转比较快,月球有自身转动的轨道平面,当这个平面扫过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时候,就是零窗口期,这样可以使嫦娥三号和月球在一个轨道平面上。

  在选择与月球交会的时候,有很多条件限制,比如日地月的运动关系、运载火箭的能力,探测器可携带的燃料总量、气象等等,都会影响到发射窗口的选择和飞行轨道的设计。

  他表示,嫦娥三号应该在月球的上午落月,月球上是白天的话,可以有更多工作时间,太阳能电池板也能接收能量,所以,等于是落月的地点和时刻已经限定了,以至于环月的飞行过程,火箭发射的时刻和弹道也就限定了。 新京报记者 邓琦

  运载火箭 为何选长三乙?

  嫦娥三号探测器重,运载能力要求高

  “火箭加注燃料,意味着发射真正进入倒计时。这将是长三乙火箭的第25次出征。”嫦娥三号火箭系统总指挥岑拯说。

  为什么选择长三乙火箭,它有何“过人之处”?

  “虽然火箭不是全新的,但为了质量把控,研制生产工作都是按照火箭首次飞行的标准进行的。”嫦娥三号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姜杰说。

  长三乙箭体直径3米多,高56.4米,相当于20多层楼,是三级捆绑式火箭,在长三甲基础上捆绑了4个助推器,运载能力远高于长三甲和长三丙。

  “嫦娥三号探测器比嫦娥二号重了1吨多。本次发射具有多窗口、窄窗口的特点。要把嫦娥三号直接精确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可靠性要求更高。”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姜杰说。与嫦娥二号任务相比,嫦娥三号的入轨精度要求提高了三倍多。

  岑拯表示,虽然长三乙火箭已是“身经百战”,但为确保嫦娥三号“完美落月”,科研人员对火箭开展了6大专项技术攻关。包括高精度制导控制提高入轨精度;多窗口发射技术,实现多轨道窄窗口发射;新型支架为嫦娥三号量身打造“座椅”;遥测图像传输系统,直观反映发射情况;减轻自重;提高可靠性。 据新华社

  着陆地点 为何选在虹湾?

  地形平坦,能保证降落的安全性

  按计划,嫦娥三号将在月球虹湾区着陆。虹湾区地处月球的北半球、西半球,在月球正面的雨海区西北角,南北长约100公里、东西长约300公里。

  焦维新教授介绍,着陆的地点,要安全、阳光要好,要相对平坦,别人尚未探测过,有科学价值,还要处于月球正面,即朝向地球的这一面,能直接测控通信。

  他表示,虹湾不是真正的海湾,因为外形看起来像海湾,所以因此得名。选择这里,主要因为比较平坦,能保证降落的安全性。月球赤道附近高原比较多,坑比较多,对于着陆不太安全。还要有阳光,这样嫦娥三号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吸取能量来工作。

  焦维新说,最终也不一定会着陆在虹湾,他说,着陆器是智能的,大概飞到离月球表面比较近的时候,它会悬停,相机拍了照片反馈给它,如果下面有个大坑,需要挪个地方,它自己就会平移,一直挪到照相机告诉它地面平了,它才会降落。 新京报记者 邓琦

  世界各国探月工程

  1958年至今,世界上共有127次月球探测活动。

  苏联 绕月探测世界第一国

  探月初期,苏联领先于其他各国。1959年1月2日,苏联发射的月球1号探测器,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飞越月球。1959年9月12日,发射月球2号探测器并撞击月球,成为首个到达月球的人造物体。1958年至1976年,苏联共向月球发射了64个探测器。为实现登月计划,苏联设计N1巨型火箭,共试射了4次,都以失败收场。

  美国 将人类脚印留在月球

  1967年1月,美国“阿波罗1号”发射失败,3名宇航员遇难。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飞船在月球着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留下人类第一个脚印,这是人类探月最辉煌的成果。1994年1月和1998年1月,分别发射了“克莱门汀”号月球轨道器和“月球勘探者”号轨道器探测月球,为日后建立月球基地探路。

  欧洲 要在月球建“诺亚方舟”

  20世纪80年代,由欧洲17国组成的欧空局开始探月研究。2003年9月27日,欧空局将“智能”1号探测器送入太空并完成多项探测任务。欧空局探月计划首席科学家弗英曾表示,欧洲希望在月球上建一个“诺亚方舟”,存储地球物种的基因,当地球遭遇核战争危机或小行星撞击时,人类的生命可以得到延续。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盘点日本可口美食:要人命的河豚你敢吃吗?(组图)
下一篇:传苹果明年花5亿美元投资iPhone 6蓝宝石玻璃屏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