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信息部称,尽管世界范围内很多组织机构都从事食品安全的研究,但他们的研究仍具其独特性。这是“第一个包括了国际上确定的三重角度的研究”,它超越了对饥饿的研究,而去探究影响食品安全的深层原因。为了增强研究的现实意义,该研究报告在一年中的每个季度,都把食品价格波动纳入考量,以研究食品安全风险较大国家的情况。他们创设了一些定性指数,以研究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其中不少与政府政策相关,这些都没有被任何一种国家数据库纳入计算。
在该研究中,“食品安全”采取了1996年“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的定义,即“人们随时能够通过物质、社会和经济的渠道,获得足量、有营养的食品,满足健康活跃生活需要的能力”。《经济学人》采用27个指数,分为食品价格承受能力、食品供应能力、质量与安全3个大类,评估107个国家和地区在各个领域的食品安全状况。从2012年10月开始,这一指数系统每一季度根据各国粮食价格的变化调整一次,如果食品价格上涨,该国的“食品价格承受能力”部分的分数就会下降。
全方位的三大指标体系
上述三大类指标体系都包含哪些因素呢?
“食品价格承受能力”测量的是消费者购买食品的能力、消费者对于食品价格震荡的脆弱程度,以及政府在食品价格震荡时对消费者支持的项目和计划。包括家庭消费中食品开支的比例、在全球贫困线之下生活的人口比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业进口关税、农民获得金融支持的渠道、食品安全网络的存在等。
“食品供应能力”测量的是一国食品供应的效率、供应中断的风险、国家分配食品的能力,以及为了提升农业产量而做出研究的努力。其中包括供应的充足性、公共财政中的研发开支、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波动、政治稳定性、腐败程度、吸纳城市化压力的能力等因素。
“质量与安全”则测量平均饮食的种类与营养及食品的安全性,包括膳食多样性、营养标准、微量元素摄入、蛋白质质量和食品安全等指标。其中的“食品安全”是狭义的,基本对应于中国媒体讨论的有毒有害食品问题。
收入增长驱动食品安全进步
该研究报告称,世界总体的食品安全状况与之前一年相比,变化不大。没有哪个地区有非常显著的进步。整体比较之下,撒哈拉以南非洲进步最大。
发展中国家去年食品安全取得长足进步,非洲东部的埃塞俄比亚、非洲南部的博茨瓦纳和美洲地区的多米尼加共和国进步最为显著,平均提升了8个位次。食品供应的改善和居民收入的增长是主要驱动力。全世界2012年每人白天消费的蛋白质比2011年的数据高1.7克,纳入统计的国家中,62%的国家人均蛋白质消费量有所增长。人均蛋白质摄入量提升最多的是缅甸,2012年缅甸人平均每天摄入的蛋白质比2011年高31%。
报告认为,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表现出能够应对城市化对食品安全带来的挑战。报告特别表扬了非洲西部的小国塞拉利昂,该国在报告中的“新城市化”指数部分居于第一位。“新城市化”测量政府对于增长的城市人口供应食品的能力。过去3年中,塞拉利昂实际GDP的增长速度,几乎是城市化速度的4倍,这意味着政府应该有能力养活新的城市人口。在塞拉利昂的首都弗里敦,90%的蔬菜由城市中的农业提供。
腐败拉低食品安全得分
报告认为,国内政治局势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在最近几年中,经历了政治稳定与民主权利增长的国家,如缅甸和斯里兰卡,其食品安全指数排名也提升了。缅甸提升了5位,斯里兰卡提升了4位。相反,政治稳定性削弱最大的国家,食品安全也下降很多,处于内战状态的索马里就是这样。根据《经济学人》信息部的“民主指数”的研究,民主改革与食品安全相关性也很大。腐败水平较高的国家,很可能导致其食品安全水平较低。
马里、也门和叙利亚的国内冲突,也降低了食品安全指数排名,分别下降了14位、7位和7位。报告认为,暴力冲突不仅降低了政治稳定性,还损害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破坏道路基础设施和饮用水供应,以及食品供应。
报告指出,2012年经济总量下降,也损害了一些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状况。希腊是排名下降最多的发达国家(下降6位),主要因为经济不景气。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希腊的GDP下跌了20%,这也从侧面说明了食品安全保障离不开经济基础。2012年,世界上大部分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下降,但还不至于对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数据多来自国际组织
《经济学人》这份报告依据的主要资料,来自各个政府间的国际组织,也有一些是各国政府的信息。《经济学人》信息部自身的调研能力有限,所做的基本上是建立模型、加工整合这些公开渠道获取的数据,然后得出新的结论。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研究方式,或许值得一些研究机构借鉴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