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族的“坚守”与“逃离”
他们是特殊的群体。不少人有打嗝、关节响、肠鸣等症状。
他们中的有些人不断寻医问药,但却不相信专家和医生的话,总觉得自己的病被专家轻描淡写,总觉得自己的怪病没被检查出来。
而他们中也有一些人奇迹般地获得新生,以前的怪异症状没有了,自我总结称是“心理因素在作祟,自我调节后就没事了”。
病魔
上午10点,不时打着喷嚏、脸色蜡黄的孙力还窝在床上,伸手可及的小桌上堆放着阿司匹林肠溶片、丹参滴丸等三四种药,上不来气或者肠子里又有奇怪的声响时,他就会吞下几粒。
他说,在“这个病”之前,自己身体结实得很,偶有感冒挺两天也就好了。
2010年8月的一天,孙力突然觉得自己淋巴在肿大,胸口憋闷、半夜盗汗、乏力、皮疹等症状也接踵而至,妻子和儿子也几乎同时出现类似的症状。随后,他带着妻儿到处寻医问药,乙肝、肾功能、呼吸、心脏……从头到脚一遍遍地接受各种检查,一摞摞的化验单、检查单的最终结果却让孙力觉得不可思议:什么问题都没有。怎么会?
曾经的一次不洁性行为让他想到了“艾滋病”,仗着胆做了HIV抗体检查后,结果仍让他感到很奇怪抗体阴性,那到底怎么回事?
在网页的搜索栏里输入自己的症状后,“阴性艾滋病”的字眼映入他的眼帘,“没错,肠鸣、打嗝、关节响、睡10个小时还是觉得没精神”,看到许多网友和自己一样有着10多种难以名状的症状,“如梦初醒”的他给自己“确诊”了。
怀疑
之后,国家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对和孙力有相同症状的59名“不明病毒感染者”进行了全面检查,包括常规体检、实验室检查,并由国家疾控中心下属性病艾滋病中心进行了性病艾滋病特异性检查。
但面对“无气质型病变,主要为精神因素所致”的结果,孙力不能信服。他陷入了无解的焦虑和无助中。“可能是感染了一种现有医疗技术查不出的新型病毒,不然正常人怎么会舌头上长白毛?”
去年5月,听说广州的流行病学家钟南山也关注了自己这个群体,还为此成立了研究小组,孙力立即飞往当地。研究显示:经过性接触或密切接触感染后,常见的6种传染性病原体(EB病毒、淋球菌等)可在白细胞中潜伏存在,并影响人体相关免疫功能,形成“病人”们部分主诉症状。首批检查的60人中,33人检出EB病毒。
EB病毒,俗称“疱疹病毒”,分布广泛,多呈散发性,主要因亲密接触如接吻、分享食物或咳嗽而传染,全年均有发病,以晚秋初冬为多。孙力感染的正是EB病毒。“感染者中有部分人有我们这样的症状,有的人没有”。他拒绝治疗,并于上周和几名“病友”寻求再次检查和“确诊”。
新生
在位于鼓楼西大街的一处宾馆房间内,孙力的一名湖南“病友”将右臂举到记者面前,反复伸折着,“关节的响声听到没?一天要响四五十次呢”,孙力凝视着这位病友,又看看记者,表示认可,房间里静悄悄的。
专家曾光解释,没有一种病的诊断将CD4作为主要指标。有一些人,甚至是正常人,CD4就是低的,还有一些人精神焦虑,也会导致CD4降低,比如疲劳综合征。这和国家疾控中心性艾中心主任吴尊友日前接访孙力的结论不谋而合“初步判断为精神类疾病”。
采访中,孙力对“精神病”始终抱有抵触和不屑情绪,也不满“恐艾族”这个称号,试图确诊的路并不顺利。
不同的是,他曾经的不少“病友”已经获得了“新生”。
经过了为期半年的“阴霾期”,家住四川的杜国庆再也没有以前的肠鸣、关节响等症状了,昨天,电话那头的他对自己2009年“跟风”加入“恐艾族”行为有点不好意思,他说多数当时以为的症状现在想想,好像都不曾存在过,“多半是心理因素在作祟,自我调节再加上和曾光教授沟通后就没事了。”
采写 本报记者李秋萌 图片 本报记者王海欣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