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回来后还要“补课”,学习基本技能
记者:刘洋进来还是小心翼翼的,是不是因为之前她进行的是一个浓缩化的训练,还没有对失重进行反复的训练?
杨利伟:对,按照航天员三年半到四年的训练周期,刘洋完成了航天员的基础训练和专业技术技能训练,然后就进入了这次任务的训练,对其他的一些训练我们采取了一些压缩,将来回来后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其他的训练,比如出舱,她还没有进行过训练。
记者:所以其实刘洋回来还是需要补课的。
杨利伟:当然,做为一个职业航天员来讲,一些基本技能还是需要继续去学习的。
记者:对这三位航天员到目前为止的状态,您有什么样的评价?
杨利伟:他们这次表现得非常好。因为航天员之间还是有个体差异的,在上面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不适反应,这时候就需要航天员靠自身的意志力去克服。目前看他们都恢复得非常好,已经基本上适应太空生活了。而且,他们之间的配合很默契。
记者:这是第一次太空全家福,看到这样的画面,我们都非常兴奋,因为终于有一个足够大的空间可以让我们看到航天员的全身了。
杨利伟:把自己放进这个画面里,是每一个航天员都梦寐以求的。
记者:在未来的几天当中,您本人最期待出现的画面是什么?
杨利伟:他们还要充分展示航天员的风采,摆出一些在地面不可能实现的造型。
记者:什么时候可以把像我这种完全没有经过专业航天员训练的人送到太空?
杨利伟:这一天不会太遥远。当然,也要经过短期的培训才可以。
揭秘
和神八对接相比,有何不同?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麻永平在接受采访时,详细介绍了神九与天宫一号自动交会对接和神八对接的四个不同点。
――飞船手动控制系统首次加电。这是神九飞船与天宫一号自动交会对接的一项重要备份手段。在自动交会对接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可以由航天员实施手动对接或撤离。
――对接在阳照区进行。神九飞船从400米停泊点到对接接触全过程均在阳照区内进行。这将进一步考验光学测量设备在强光照条件下的测量精度和抗光干扰能力。
――航天员首次进入天宫一号。这次任务中,神九飞船将与天宫一号实现空间连通;航天员将首次进入在轨的天宫一号驻留,并开展空间科学应用与试验。
――应急手段进一步完善。与首次无人交会对接任务相比,增加了50多种应急交会对接模式,进一步提高应急情况下成功实施自动对接的可靠性。新华社
打开天宫之门,为何用了3小时?
从神舟九号对接上天宫一号到航天员进入“天宫”,时间过去了近3个小时。通往“天宫”之门为什么这么难开启?
中国航天员中心选拔训练研究室主任吴斌说,从神舟九号进入“天宫”的路上,航天员要先后打开三道门:飞船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门、轨道舱前舱门和天宫一号舱门。后两道门通过对接通道相连,在打开其中每一道门之前,航天员都要进行舱门检漏、舱压平衡等操作以保证安全,这个操作过程是需要较长时间的。
记者从北京飞控中心大屏幕的实时画面上看到,在打开最后一道门――天宫一号舱门之前,景海鹏首先从工具箱中取出“钥匙”。这并不是我们常见的钥匙,而是一把三四十公分长的金属把手,相当于把一枚“螺母”套在舱门开门机构的“螺帽”上。
虽然地面试验中航天员开门并不难,此前科研人员们还是有过担心:天宫一号关闭了这么长时间,会不会打不开?不过,画面显示,景海鹏并没有太费劲,就打开了“天宫”之门。新华社
影响
“现代嫦娥”展示中国魅力
“雄心勃勃”“了不起的一步”“里程碑意义”“多个第一”“航天大国”……成为国际媒体和专家评论中国此次航天任务的关键词。
国际媒体和专家纷纷将之形容为中国探索太空计划的“最新举措”,认为这是中国太空实力的“最新展示”,将使中国朝着在2020年建成太空站的目标又迈进一步,推动中国进入空间科学时代。
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快速进步与中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上升相辅相成。美联社说,成功对接“将中国的国际威望提升到与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相匹配的高度”。《日本经济新闻》认为,这次顺利对接标志着中国将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掌握此技术的国家。
对于中国这一太空探索的新里程碑,英美媒体给予高度评价。英国广播公司认为,这次载人交会对接成功代表着中国航天史的多个“首次突破”,即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首次实施手动交会对接、航天员首次进入天宫一号停留、首次有女航天员飞行、首次实现十余日载人飞行等。美国《洛杉矶时报》说,“神九”与“天宫”交会对接是重大突破,标志中国进入了过去只包括美国和俄罗斯的自主航天“顶级俱乐部”。
首位登陆太空的女航天员刘洋此次成为外媒关注的焦点人物,被称为“现代嫦娥”。特别是她在成功对接后的嫣然一笑,向世人展示了非凡的东方魅力,打动了无数地球观众。其实,“现代嫦娥”还代表了神舟九号以及整个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中国航天发展进程更像是一部现代版的嫦娥奔月故事,不仅包含了亿万华夏人的“飞天梦”,还有全人类探索无垠太空的美好愿望。
作为太空中的“中国天宫”,这一试验平台将使中国航天事业更广泛和深入地参与到人类探索宇宙的活动中去,让世界从中受益。联合国外太空事务办公室负责人马日兰・奥斯曼解释,她所在的机构致力于使各国从太空探索中获益,中国未来的空间站将可提供这一平台。美国行星协会首席执行官比尔・奈伊说,中国有望为全人类太空探索解决更多难题,在美俄束手无策的太空难题上“或许中国有一天可以有所作为”。
中国探索太空的努力,有助于航天领域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在国际空间站前景迷茫的背景下,奥斯曼说,中国预计在2020年建立的空间站届时“或许是唯一的空间站”,世界期待与中国在太空展开合作。
中国航天业的快速发展,还可更好地为发展中国家探索太空提供技术和专业知识帮助。加纳空间科学和技术中心主任埃里克・阿格雷说,中国在空间科学领域的领先地位为加纳和中国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中国已经在空间科技人员培训方面为加纳提供了援助。
“中国天宫”承载了中国人太多的梦想,浩瀚的宇宙更寄予了全人类无限希望。中国航天跨越式发展,将为世界各国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做出应有贡献。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