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观看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这是吴邦国向即将出征的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刘建生摄
神舟九号飞船预计今天与天宫一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这将是近9个月后再次上演的一记“太空之吻”。此前一天,神九顺利升空已经在国际媒体上赢得赞誉。《印度时报》称这是一次“巨人的跳跃”,德国电视台则不吝用“完美”一词形容。不过,这项“中国迄今最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激起的情绪远不止这么简单。有美国媒体嘲讽,中国能“登上珠峰”固然可喜,但早不是第一人,取得成绩不过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更多媒体则把“太空强权”、“宇宙霸主”往中国这个航天“第二梯队者”的头上扣。日本学者仲村澄世批评那种“不能放下意识形态和国家对立”的太空探索无异于“污染”。美国《时代》周刊网站评论说,中国成就值得赞扬是因为,人类进入太空、登上月球永远是壮举,这远比纠缠于宇航服上绣着哪国国旗有意义。
中国神九被世界复杂解读
“中国正在进行一次太空长征。”当德国《法兰克福汇报》17日写下这样的评论时,中国神九上的3名航天员即将度过他们太空之行的第二夜。英国广播公司称,从官方公布的船舱画面看,3名航天员状态良好。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说,神九顺利升空让中国再次创造历史。据中国航天官员介绍,神九在17日进行五次变轨,并预计于18日与天宫一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
去年11月,神八曾向世界展示其与天宫一号的完美交会对接,但澳大利亚太空专家莫里斯・琼斯称,神九才是“中国迄今为止最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法新社援引他的话说,因为神九计划比此前任务时间更长,更复杂。而且在自动交会对接之后,中国还将迎来飞行器首次手动交会对接。英国独立电视台评论称,这次被称为“百米穿针”的实践将证明,中国已经掌握关键技术。美国著名航天政策专家成斌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美国正是在1966年掌握交会对接技术后,才有了1969年的“阿波罗”登月以及后来的国际空间站。
在英国《观察家报》看来,神九此行成功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中国将自此在载人航天领域突破西方的“排他政策”。长期以来,美俄被认为维持着太空均势。韩国MBN电视台17日评论说,随着中国的强势挑战,过去50年美俄带头的人类宇宙时代即将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太空格局。《日本经济新闻》甚至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所说的“在太空领域进行国际合作”,解读为中国是在宣称和新兴国家联手。《观察家报》网站称,上世纪60年代,中国有人曾感慨中国“甚至不能把一颗土豆发射升空”,然而未来10年,中国就能轻松赶上美俄。
“对中国太空发射的反应是‘哇’还是‘哦’?”美国《时代》周刊这篇报道,表露的是西方心态的另一面。文章说,2003年以前,中国还没搞过任何载人航天,之后发生在中国航天场上的是一场前所未闻的“大跃进”。然而,中国拥有首名女航天员比苏联晚了49年。当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进入太空第一人前,人们甚至担心眼珠会在失重情况下爆炸。中国的成绩不过是因为站在美俄巨人的肩上。能“登上珠峰”固然可喜,但你不是第一个。
神九在中国周边引发的情绪同样复杂。“印度在太空竞赛中输给中国”,印度《先锋日报》以此为题的文章称,中国神九与“天宫”对接的计划,及其更远建立空间站的打算,在印度激起紧张涟漪。一名匿名印度太空科学家透露说,印度也制定了载人航天计划,以超越中国,不过实现印度的航天梦恐怕还需要8年。日本时事通讯社称中国是在向世界“夸耀”,日本《产经新闻》17日则分析中国飞船的名字说,“神舟”除了“无所不能”之外,还与指代中国的“神州”同音,充满张扬国威的政治含义。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所高祖贵教授1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发展太空的意图与意愿不像一些西方人士揣测的那样“令人生畏”。德国《明镜》周刊评论称,事实上,中国计划经常被称做“温和速度的增长计划”,他国应该由此看到“中国的决心”。欧洲航天局教授雷尼・乌斯特林奇对法新社说,载人航天为中国赢得声誉,也让中国人更加自信。
“太空战略”不是“太空战”
如果中国真的赶在其他国家之前建起月球基地,该不该担心?英国《观察家报》网站提出这一问题,并报道称,有人会说,“随他去吧,既然中国人愿意,就让他们为在冰冷的星球上建殖民地浪费金钱吧,我们的钱最好花在地球上”。在批评这种观点错误之后,该报提出“太空地缘政治”的概念,称在太阳系,谁最大范围控制了太空,
谁就掌握比其他国家更多的战略优势。这不是遥远的科幻场景,而是今天世界各国领导人都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在一些媒体看来,这就等同于一场“太空战”。德国《每日镜报》17日以“中国的太空强权”为题报道神九的“成功首演”。德国《明镜》声称,空间站、卫星导航系统、月球任务,中国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看起来就像美苏之间太空竞赛的翻版。韩国《世界日报》17日称,在国际社会中,对中国太空站可以随时变身“军事基地”的担忧和不满不绝于耳,随着神九顺利进入太空,向着“宇宙霸权”的中国宇宙崛起也已经开始。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范登堡空军基地16日宣布,执行保密试验任务的美国X-37B“轨道试验飞行器”于当天着陆。美国《连线》杂志网站报道说,这艘带翼飞行器的灵活机动性意味着它能从事的使命要多得多,包括间谍任务、国际空间站货运,甚至监视乃至破坏敌方卫星等。有观察家认为,中国天宫一号就在被监视之列。
“如果在外太空,人们还是不能放下意识形态对立、国家争端以及种族仇恨,探索太空就无异于污染太空。”日本研究亚太地区国家关系的自由学者仲村澄世1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这样说。他表示,太空不属于哪一个国家,而是属于全人类,将政治争端或猜疑延伸至太空领域的言行不能被接受。
英国牛津大学的阿尔洛丹博士在新书《外太空的地缘政治》中,将“可持续性”和“地缘政治”放到一起。他说,我们应该重新定义太空力量,并在传统地缘政治理念尚未涉及的外太空,建立一种全面的创新型政治框架,以确保外太空为国际社会全体所共享。因为“如果太空不能对所有人都安全,就会对所有人都不安全”。
美国《时代》网站评论称,其实除了航天飞机,美俄几乎所有发射同样具有军事意义。中国的火箭指向绕地轨道总比对着太平洋彼岸好。中国的最新航天成就值得赞扬,因为人类进入太空、登上月球永远是壮举,这远比纠缠于宇航服上绣着哪国国旗更有意义。
“中国关注的不是过去,而是未来”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其实中美两个航天大国之间的技术差距仍然很大,但中国关注的不是过去,而是未来。美国传统基金会网站的文章称,中国没有说它的目标就是在太空领域赶超美国。但现实情况是,2011年,中国太空发射19次,美国只有18次,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太空发射次数超越美国。2012年,中国计划发射火箭21次,并运送30颗卫星升上太空。
太空分析师詹姆斯・奥贝格对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说,中国太空实力的可靠性和信心都在提升,这对中国航天事业进一步发展并获得更多商业机会至关重要。欧美卫星厂商此前一直控制卫星制造和发射市场。美国禁止在中国发射的卫星上使用美国元件,这条禁令基本把中国排除在卫星合同竞争之外。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研究员周琪1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航天技术的发展水平与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标志。在美国,1美元的航天技术投入可以拉动12美元左右的民用科技投入。奥贝格预计,中国航天计划成功会提高中国技术的可信度,也将推动中国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将逐步吃掉美国市场的蛋糕。
在英国《卫报》关于神九的报道下,网友“Claude Balloune”留言说,美国最坏的敌人就是美国人自己。我甚至能够想象某一天,当美国的“太空伙伴”放弃它,转而寻求与中国合作的景象。那时,当美国人不好意思地说出“我们想参加你们的探险”时,中国人又会如何作答呢?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