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白头叶猴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是世界上25种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仅存于广西的四个县,总数约800只。2011年,美国野生动物摄影师杰德・威恩加顿花费一个月时间拍摄白头叶猴,并记录下“熊猫研究之父”、北京大学教授潘文石的护猴故事。
弄官山,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东南部罗白乡和板利乡的交接处。这座小山海拔431米,却是附近山地的最高点。弄官山区是典型的喀斯特丘陵,处于十万大山余脉四方岭的中段。这里石峰裸露,大小石峰多达455座,平均每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便有20多座山峰。中国一级保护动物、世界上25种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白头叶猴就生活于此。
“我觉得白头叶猴跟人类更为接近,因为它们夜晚不是栖息在树上,而是选择在洞穴里过夜。不是跟山顶洞人一样吗?”美国自由摄影师杰德・威恩加顿(Jed Weingarten)如是说。
从 2011年4月起,他在弄官山跟拍白头叶猴一个月,这是摄影师有关“中国灵长类动物影像记录”项目的一部分,杰德个人与保护国际(CI)的合作项目,计划用近三年的时间记录尽可能多的中国灵长类动物影像,并集结成书。杰德是《美国国家地理》、《户外摄影》杂志经常合作的自然摄影师,有近20年的自然摄影经验,同时也是一个“中国通”,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
白头叶猴随着太阳作息,有时候天不亮,杰德就带着他的相机,拍摄出洞活动的猴子,它们一路采摘野果进食,追逐打闹,母猴怀抱着机灵的小猴,公猴孤傲地独立游走。中午时分,太阳到达山的另一头时,正是白头叶猴午睡的时刻,它们开始了与摄影师 “捉迷藏”的游戏,把自己隐匿在枝繁叶茂的森林之中,让人无处找寻。下午四点多,这是“守株待猴”的最佳时机,因为这时白头叶猴要回洞了。在石山的悬崖峭壁上,可以看到像瀑布一样悬挂下来的红色印记,这是白头叶猴的排泄物,而“瀑布”的上方,往往就是白头叶猴的住所。
杰德从6岁起开始参与户外运动,是难得的攀岩高手和皮划艇天才。有一天,他通过绳索攀过几乎90度垂直的陡坡,进入白头叶猴的洞穴,静静守候。很快,山坳的树丛发出很响的沙沙声,白头叶猴回来了,它们三三两两站立在洞穴门口的岩壁上,似乎对夕阳无限眷恋不愿回家,而正在此时,杰德拍到一张角度独一无二的照片:碧蓝的天空,陡峭的洞穴,岩壁精灵垂下一段段粗壮的白色毛绒尾巴,好似一根根绝美的装饰,把冰冷的洞穴装点得生机勃勃。
中国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告诉《外滩画报》,白头叶猴十分漂亮,全身黑色,头部、颈部和尾巴是白色的绒毛,幼仔的皮毛是金黄和褐色的。“尽管拍摄白头叶猴的人已经非常多了。但杰德的这组照片,将岩壁精灵的个体和独特的生存环境巧妙联系在一起,是我迄今为止看过的最好的一组白头叶猴照片。”
“险中求生”
北京大学教授潘文石曾介绍说,为什么白头叶猴选择生活在悬崖峭壁上,天再黑都要攀爬到光秃秃的峭壁上去过夜?因为这个地方生物多样性曾经非常丰富,草食动物、肉食动物都很多。它们生活在非常紧张的捕食压力下,只有在悬崖峭壁上才安全。1975年,弄官山还有老虎,迄今为止还有两只豹子生活在这里,此外,这里还有云豹、金猫和蟒蛇,它们都视白头叶猴为美味猎物。为了自保,白头叶猴必须爬到四周不长树的光秃秃悬崖峭壁上,别的动物都不可能上来,这种情况下才能保证足够的安全。
白头叶猴生存环境之险,给摄影师的拍摄带来了超高难度。这时候,杰德深厚的攀岩功力被发挥出来。
四月的一个雨天,喀斯特地貌的一处水塘发出“呱呱”的奇怪声音,先是一声,后来声响越来越大,此起彼伏,杰德走进一看,原来正值当地的牛蛙一年一度的交配期。杰德很偶然地抬头四处张望,发现蛙叫把听觉敏锐的白头叶猴吸引过来,它们在山间的一处洞穴一字排开,全部低头朝水塘的方向张望,由于距离很远,它们看不见半潜在水中的牛蛙,越发好奇,头也越来越低,黑色的眼珠子如水潭般流动着光彩。
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好时机。杰德先爬到一个10米多高的高地,然后把一只脚踩在一块石头上,另一只脚踩在一棵树上,自己用一个塑料袋套住头防雨,用另一只塑料袋套住相机。最终,在极度湿滑的石间,拍摄下一群爱管闲事的猴子。
根据杰德的回忆,当地的猴子不十分怕人,有时候,他可以离开它们只有三四米的距离。“但有些时候,当它们发现你用一个巨大的相机镜头对着它们,它们会因为害怕而迅速逃走。因为猴子之间相互打架之前会先互瞪对方,而相机镜头,就好像是一只人类的眼睛,对它们来说,有点可怕。”
生活在平常人难以到达的山地,白头叶猴对人类的恐怖,还是深埋在它们的基因里。
记者在查阅资料后发现,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栖息地的大面积丧失和严重的偷猎使得白头叶猴的地方种群逐渐缩小。一方面,人口膨胀和土地供应的矛盾逐年激化,导致白头叶猴活动的丛林和平地灌木丛不断被平整为耕地,石山也伴随着轰轰的采石炮不断缩小;另一方面,当地农民的燃料主要来源于野生林木,每年对薪柴的需求量远远大于该地区野生植物的生长量。过度砍伐树木和炸山采石使得白头叶猴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更有甚者,由于人类对“猴骨酒”药用作用的迷信,还有大量的白头叶猴死于捕杀。
这样的情况,一直到1996年,北京大学潘文石的到来而改变。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