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数码科技

揭秘好奇号登火星过程:时速2万公里急刹车(组图)

www.sinoca.com 2012-03-09   新浪科技


去年11月26日,这枚火箭成功搭载“好奇”号升空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8月6日,被塞进“火星科学实验室”飞船的美国宇航局的火星车“好奇”号,将以每小时1.32万英里(2.12万公里)的速度急速飞向火星表面,而且只有6分钟时间用来减速,进行软着陆。另外,它在下降过程中角度要大小合适,这样才能确保着陆成功,一位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把这比喻成是需要从洛杉矶把一颗高尔夫球准确无误地击落到苏格兰圣安得烈高尔夫球场的球洞里,这将是一次最棘手的登陆尝试。

  该任务的进入、下降和登陆(EDL)阶段从“火星科学实验室”飞船的高度达到火星大气层的最顶端开始,这个高度大约位于登陆区盖尔陨石坑上空 81英里(131公里)处,最终“好奇”号将在这颗红色行星表面安全着陆。在进入、下降和登陆阶段,这艘3吨重的飞船将从在这颗行星的大气顶端的每小时大约1.32万英里(2.12万公里)的速度,迅速减速到在地面的静止状态。急速减速的大部分工作需要通过大气摩擦来实现。最后阶段一个降落伞将会展开, “好奇”号从飞船中弹出,并利用尼龙缆绳把它拴在拥有减速火箭的天空起重机上。该船将在火星上空盘旋,慢慢把火星车送到这颗红色行星表面。

  这项操作将令负责任务的员工紧张到手脚出汗。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设计并制造了这辆火星车,该部门负责人查尔斯-埃拉奇说:“届时我们将会非常紧张。在另一颗行星登陆并不是在公园散步。它具有很大挑战性,以前这方面的尝试既取得了成功,也遭遇过失败。”例如英国的“小猎犬-2”号探测器在2003年的着陆过程中与地球失去联系,从此杳无音信。

  埃拉奇博士说:“我们之所以会紧张,是因为这是一个重达3吨的大块头以大约每小时1.2万英里(1.93万公里)的速度从天而降,我们必须在不到6分钟内实现软着陆。我们经常称其为‘六分钟恐怖’。当这么重的物体以每小时1.2万英里(1.93万公里)的速度冲来时,它产生的能量相当于25辆高速列车全速行驶产生的能量。另外,火星车降落的角度的精确度,相当于身在洛杉矶的我必须把一颗高尔夫球击落到苏格兰圣安得烈高尔夫球场的球洞里。”

  美国宇航局的这个最先进的移动遥控实验室将对火星上最令人好奇的一个区域进行研究。“好奇”号这辆火星车比以往发射到另一颗行星上的其他任何此类设备的科研能力都更强。它将降落在一个大型陨石坑里,利用相机和雷达等先进仪器找出更多有关这颗行星的环境的信息,这些数据将有助于为以后的人类任务铺平道路。华盛顿美国宇航局总部火星探索计划的负责人道格-麦克奎斯逊说:“‘火星科学实验室’有望通过当前和新近进行的任务,增强我们对火星的了解。该任务采用的先进技术和科学知识,将有助于推动样本取回任务的发展,并最终成功把人类送上火星。”

  任务期间,这辆1吨重的火星车将对盖尔陨石坑进行研究,这项任务将会持续近2年时间。“好奇”号会在盖尔陨石坑里高3英里(5公里)的一座地质层状山脚下登陆。它将研究这颗行星的环境是否曾适合微生物生命发展,并保护这些环境证据。加州理工学院帕萨迪纳分校“火星科学实验室”的项目科学家约翰- 格洛岑格说:“盖尔陨石坑为我们检测多个可能的可居环境,以及了解这颗行星早期环境的长期演变过程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好奇’号将登陆的这个陨石坑的一部分有一个冲积扇,它可能是由流水携带的沉积物形成的。那座山脚下的岩层包含粘土和硫酸盐,众所周知这些都是在水环境下才能形成。”

  “好奇”号火星车的长度是早期火星车“勇气”号和“机遇”号的2倍,重是后者的5倍。该车将携带的10个科研仪器的重量,是其前辈携带的科研仪器重量的15倍。从地面延伸到高空的一根7英尺(2.1米)长的桅杆,为相机和依靠雷达点火的仪器提供了一定高度,以便研究较远处的目标物。位于一根7英尺(2.1米)长的机械臂上的仪器,将用来研究近距离的目标物。“好奇”号内部的分析仪器将用来确定利用机械臂上的钻和铲子获得的岩石及土样的成分。其他仪器将用来识别天气、天然辐射等会对未来人类任务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美国《预防》杂志支招远离癌症的20个生活细节
下一篇:新iPad工人的自述:“比生产iPhone4S轻松多了”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