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2月的第一天,Facebook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IPO(首次公开招股)的正式申请,这项融资规模达50亿美元的IPO不仅将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所拥有的全球最年轻富豪的地位夯筑得严严实实,而且也会令Facebook插上资本的金翅。
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简单和快捷,让朋友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频繁和密切,让缤纷的世界和社会变得更加开放和真实———在颠覆了互联网的传统模式和推动当代人类生活发生深刻变革的同时,作为全球最大社交网站的 Facebook(脸书)迎来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继续腾飞的平台。
神妙传奇
Facebook由扎克伯格于2004年在哈佛大学的宿舍创办。短短7年时间,这一网站迅速风靡全世界并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社交网站之一。资料显示,目前地球上每12个人之中就有一个人在Facebook上拥有账号,这些用户来自世界各地,说75种不同的语言。Facebook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了5亿之多,而且用户数每天正以70万人的速度增长。
按照美国《时代》杂志的说法,如果Facebook是一个国家,那它将仅次于中国和印度,成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值得注意的是,Facebook除了成为普通朋友间交流与沟通的平台之外,人们也从中看到许许多多的“明星脸”: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专门在Facebook上推销自己的回忆录《抉择时刻》;巴基斯坦遇刺身亡的“铁蝴蝶”贝布托之子比拉瓦尔就曾在Facebook设有主页;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皆为Facebook的忠实用户。与Facebook家庭成员不断扩容的同时,扎克伯克的个人财富与影响力与日俱增。据《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显示,2011年,扎克伯格的身家大涨238%,以135亿美元资产排名蹿升至第52位,而且是连续4年蝉联全球最年轻的单身巨富和历来全球最年轻的自行创业亿万富豪。不仅如此,在福布斯推出的2011全球权力人物排行榜中,扎克伯格又从2010年的第40位跃升至第9位。 成功密码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的大家庭,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既产生了如同Google(谷歌)的搜素引擎,也不乏如同MySpace(聚友网)的社交平台,更有如同雅虎那样的众多资讯网站。而在短短的7年里,Facebook将一个又一个IT界元老远远甩在后面,必定有着它独特的竞争优势和成功密码。
对此,《时代》主编理查德·斯滕格尔这样解释道:Facebook创建了一种信息交换的新体系,它让人觉得不可或缺,并用新鲜甚至乐观的方式改变了我们所有人的生活方式。而中国海尔领航人张瑞敏的评价是:Facebook是创造需求,而他的同行或者对手则是满足需求。当然,扎克伯格的自我解释也许更有说服力:“很多公司经营的网站都声称立足于社交网络,他们的网站大同小异,提供的都是约会地点、媒体信息集萃,或者交流社区类似的信息,但是Facebook 旨在帮助人们理解这个世界。”
互联网诞生之初的设计理念是当时盛行的反传统思维,整个网络中没有任何中枢,也没有任何人统一管理。这是平等和匿名的天堂,每一个人都能够隐去自己的身份在网络中遨游,可以任意选择你的年龄、性别、种族、婚姻、工作、住所等信息。因此,人们不知道你在网上和谁在交谈,只是登录、聊天、然后下线。
但随着网络信息量的不断膨胀,匿名互动的体验给网络空间带来了种种负面影响。平等性和匿名性反而让互联网成为不受监管的世界,这里日益成为黄色信息和病毒制造者的乐园。为此,Facebook 在互联网世界第一次引入实名制,使得原本鱼龙混杂的互联网世界第一次出现了内容同现实世界高度接近的站点,特别是在一个都不知道聊天对象是人还是狗的信息海洋里,Facebook开辟了崭新的世界。
新世界观
然而,在一个开放的网络平台上,实名制的引入让人们为自己隐私是否得到保护而担忧。在社交网站MySpace中,几乎所有的注册用户都知道,只要自己愿意就可以浏览所有其他用户的资料。但是,与MySpace不同,通常一个普通用户只能看到Facebook 群体中不到0.5%的其他用户信息,这是因为Facebook 采取了完善的信息保护机制,不让信息泛滥成灾,保证了用户的隐私权安然无恙。
进一步分析我们会发现,Facebook 不仅改变了互联网的模式,还改变了人类的互联网体验。如果说21世纪的前10年,Google以其强大的数理逻辑能力开发出搜索引擎,满足了海量信息条件下人类个体对于定位独特信息的需求,从而重塑整个互联网的话,那么Facebook的出现则意味着互联网世界的第二次裂变。
Google拥有强大的数据库与计算能力,Facebook则拥有迁移现实社会关系的一系列节点与路径——“节点是个人,路径是朋友关系”; Google利用搜索引擎沟通个人与海量的信息,Facebook将个体重新编织进入曾经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社交网络;Google致力于满足个体的信息需求,却不知道这需求从何而生,Facebook则致力于在互联网上还原有血有肉的现实社交生活。
显然,Facebook所贯彻与坚守的乃是一种人性化和社会学色彩极其浓厚的崭新世界观与方法论,而在公众对权威的信任感逐渐退化,对开放和透明的渴求空前狂热的认知生态中,这种世界观与方法论借助着互联网平台很容易演变成改造世界与改造社会的力量。(作者:毕夫)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