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数码科技

走进福岛核污染灾难现场:核电站已满目疮痍(组图)

www.sinoca.com 2011-11-15  新浪环球地理


  据国外媒体报道,2011年3月11日,日本里氏9.0级强震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海啸重创日本,并造成福岛核电站发生严重核泄露事故及爆炸,酿成人类历史上第二大核灾难。八个多月过去了,日本仍在为福岛核电站的废墟清理工作头痛不已,其中污水和放射性土壤处理成为两大难题。近日,日本政府首次允许新闻记者进入灾难现场实地拍摄和采访。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各媒体的摄影师用相机记录下福岛核电站满目疮痍的惊人场面以及核电站废墟的清理工作进展。

  1. 检测反应堆废墟

检测反应堆废墟

  在反应堆内部,有大量的放射性衰变物。在福岛第一核电厂周围的禁区内,有大量被污染的水和土壤。这些问题只是日本政府在事故发生8个月后面临的无数重大挑战的一部分。国际原子能机构派出了一个辐射专家小组前往事故现场实地考察。10月11日,专家小组成员身穿防辐射服对3号反应堆进行检测。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正承受着来自民众的持续压力,因为他们担心政府的补救措施并不得力。事故发生地方圆20公里内8万多家庭被迫撤离。日本方面采取多种措施以降低反应堆内的高压和高温状态。目前,外界认为核电站内的环境已相对稳定,但仍然存在许多未知数。比如,11月2日,东京电力公司工人发现可能表明2号反应堆发生核裂变爆炸的放射性元素。专家小组向反应堆中注入了硼水,以缓解工人们所担心的失控反应。但是,日本政府后来宣称,这只是放射性衰变过程的一部分,这种自发裂变已经发生,而不是核裂变的连锁反应。美国非盈利性组织思忧科学家联盟首席科学家埃德文-利曼认为,“这表明,对于反应堆内的物质状态,人们仍然知之甚少。”

  2. 损毁的抽水泵

损毁的抽水泵

  一个被损毁的海水抽水泵站立于福岛核电站外。这表明,在灾难性事故发生后,冷却系统断电,日本方面为了控制燃料的衰变采取各种疯狂的措施。在经过多方面努力过后,现场仍然积有大量的水,这些水也开始成为一种危机。美国电力研究院负责核电工业研究的副院长尼尔-威尔姆斯赫斯特认为,“放射问题的真正焦点已经不是核电厂的稳定性问题。东京电力公司目前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污染水的清理问题。”成千上万吨的污染水积聚于反应堆和电站建筑物中,其中有海啸冲过来的水,有为冷却反应堆燃料注入的水,也有是因为爆炸导致建筑物受损而漏下来的雨水。在6月份建成一座大型放射性废物处理厂之前,东京电力公司已经向大海中排出了1万多吨被污染的水。有人担心东京电力公司的处理厂能否做到快速处理,以防止更多的污染水溢向大海。利曼表示,“他们已经开始净化了部分污水。但是,仍有大量的污水需要净化,而且可能会存储较长时间。”

  3. 来自广岛的援手

来自广岛的援手

  来自广岛的志愿者前往福岛帮助自己的同胞。10月24日,他们在清理福岛一艘渔船上的放射性物质。这个志愿者救援队组建于今年8月份,成员包括核电站的前员工以及1945年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幸存者。在本图中,他们的目标就是清理和净化这艘被海啸冲到岸上的渔船,然后将它送回大海中。威尔姆斯赫斯特认为,没人能够知道福岛核电站的清理工作将会持续多长时间,但可以肯定的是明年仍然无法完成。“要完成清理工作,将需要数年时间。”

  4. 实时监测

清理被污染的土壤

  今年7月份,在距离核电站大约60公里的郡山,在一场高中棒球比赛之前,工作人员需要对场地的放射物标准进行实时监测。在危险区域外的许多地方,如今的放射物监测结果都与全球自然背景辐射平均水平相当。不过,有些地方放射水平仍然较高。比如,在核电站西北方大约32公里处,在10月31日到11月1日之间的24小时内,放射量达300微西弗。高辐射地区的居民被劝导随时准备撤离。事实上,上个月探测到的热区已远达东京,距离核电站约240公里。利曼认为,“这表明,同位素的扩散与沉积过程具有不确定性。”至少政府最初没有采取足够的监测措施,许多热区都是由民间组织监测后才被发现的。“由于辐射扩散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因此需要采取强有力措施监测每一个区域。我可以肯定地说,仍然有许多热区没有被发现。许多处于危险中的人仍然未能意识到这一点。”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英男孩4岁不幸患癌 经6年治疗打败10个肿瘤(组图)
下一篇:网站曝光疑似黑莓BBX手机:无键盘的全触控显示屏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