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伯特“石油危机”预言是一个封闭的数学模型,只对单个简单的油田有效
1953年,“石油危机祖师爷哈伯特”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预言:石油的生产会在一个时候到达巅峰。之后,即使价格再上升,石油产量也不会再增加,直到所有石油都被开采。石油专家把这种情形叫做哈伯特顶点(Hubbert's peak)或石油顶峰(Peak Oil)。由此,地球石油将在XX年枯竭等论调广泛流行,并发展成不同版本的“石油危机论”。
仔细分析哈伯特的预言会发现,其预言是一个封闭的数学模型,预测的对象是单个简单的油田。在模型中,油田的储量和开发方式没有大的变化,且限定储产量的变化速度和最大可探明储量等。客观地说,对一个基本符合这些限定的"封闭系统",预测的成果大致符合实际情况,而对不断开拓新区域、发现新油田和不断革新采油技术提高采收率的"开放系统",如全球石油市场,其预测结果会有极大的偏差。
现有原油收采率只有三分之一,若技术进步提高石油采收率10%即可满足地球50年需求
决定全球石油何时枯竭有四大因素,分别是资源储量(有多少待开采的储量)、采收率(储量中最终能被开采出来的比例)、石油消耗速度和顶峰时的损耗程度(开始下降时全球储量被消耗的情况)。目前,常规石油的采收率在三分之一左右,非常规石油的采收率要低得多。随着现代科学和开采技术的进步,即使采收率提高10%,也意味着能多开采1.2万亿至1.6万亿桶。如按目前的消耗水平计算,这个量已可满足地球50年的需求。
此外,非常规石油的开发目前已经商业化,如加拿大的油砂,委内瑞拉的超重油。如今早已是大油田的挪威特罗尔(Troll)油田最初只被认为是气田,其薄油层毫无开采价值。而技术的进步不仅使薄油层可采,还勘探发现了新区块,使其石油储量在1990~2002年的12年间翻了5番。
在壳牌石油公司工作了21年的地理学家哈伯特
OPEC等非自然因素人为压低石油产量,唱衰更有经济考量
近30年来,诸多的社会因素也在人为地影响全球石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OPEC的限产保价。这个从1980年代中期一直持续到现今的政策降低了已开发油田的产量,使它长期有相当大数量的剩余产能。如今油价高到每桶100美元以上,许多人认为世界石油“供不应求”时仍有一定的剩余产能未被利用。此外,前苏联的解体和继之而来的原成员国的大动荡,使主要产油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产量大幅度下降,直到现在,其增产的进程依然十分艰难。委内瑞拉和墨西哥等国由于奉行石油国有化政策,国家拿走了石油公司大部分的收入且拒绝国外石油公司的进入,使这些国家很难有足够的资金开发新油田。
相信技术进步,石油枯竭之时也是新能源替代之日
即便有一天石油真的枯竭了,人类也还有越发先进和便宜的新能源技术。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可控核聚变等更先进的技术也已经在研发。根据丹麦能源署的计划,到2030年,风电将承担全国用电量的50%,太阳能承担15%。在一个飞机可以靠地沟油飞上天的时代,担心石油枯竭纯属多余。
剑桥能源学会(Cambridge Energy Associates)曾预测,全球范围从化石类能源向其他能源形式的逐渐过渡将在这个世纪发生。不过,这一过渡与石油供应不足无关,而在是因为人们有了更好的替代选择。正如石器时代的结束并不是因为人们没有足够的石头了。目前离新能源广泛应用的确还有相当距离,但从历史上看,刀耕火种的年代谁能想象电和汽油,那如今电和汽油的时代也一样无法想象更新的能源应用。今天不行,不代表明天不行
曾提出“谁来养活中国”的莱斯特・布朗已经公开承认预言失败,哈伯特关于石油产量的预测如今更已成为了一个笑话。粮食危机、能源枯竭都只是反全球化者、极端环保主义者的幌子,技术进步永无止尽,别为七十亿人口瞎操心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