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云甸家饿死的羊
定日县城行人稀少。太阳落山后,就难在街上看到人影。野狗四处乱窜,或聚集在一处争抢食物。即便是白天,开门的店面也很少。一家挂着“咖啡吧”招牌的地方,只有两个麻将桌。看到有人进门,叼着烟的老板娘从里屋走了出来,说这里只能打麻将。
因当地水电站发电能力很低,电力供应极为紧缺。今年8月,县城有半个月没有电,平时也是时断时续。即使有电,电压也不稳,灯光忽明忽暗。
这是一个安静的西部小城。早上9点半上班,中午时分,邮局、银行就已全部关门,邮局门前台阶下,十多名喝奶茶的藏族老少,端着杯子,顶着一片瓦蓝的天,聊天喝茶。
县委宣传部一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现在,每户居民每年有1000多元的柴火补助,基本上没有人在户外砍柴。但事实并非如此。9月6日,我们在从县城通往尼辖乡的路上,碰到一群背着背篓、赶着羊群的农牧民。他们在寻找一种在朋曲河谷最为常见的低矮灌木,这是他们点燃牛粪时所必须的引柴。这种植物生长在沙化严重的河谷两岸及周围,当地人叫作“查玛”。
在尼辖乡卓巴村,清晨的一场小雨留下的湿润,在太阳出来后早已荡然无存,太阳晒得人皮肤生疼,正是收割青稞的季节。虽是正午时分,但村民却大都还在田里。
丈夫还在地里忙碌,妻子阿旺鹊卓已领着6岁的儿子扎西平措,去找柴火以便中午做饭。他们家以前也有过羊群,但是由于放羊的地方越来越少,只好将羊杀掉。家里只有1亩地,种出来的青稞刚够吃。阿旺鹊卓还有个女儿,8岁,上小学二年级。贫困的他们唯一的愿望,就是让两个孩子能够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
夏季刚结束,朋曲河谷里,“草色遥看近却无”,或干脆就是一片光秃秃的戈壁。每到9月,雨季才接近尾声。今年的雨季里,定日县城到长所开发区和尼辖乡的几座桥和公路被冲毁。
资料记载:定日县尼辖乡是生态危害最严重的乡,也是最贫困的乡。1995年,人均纯收入仅244元,农牧民多成为生态难民。后来,全乡296户中的100户农牧民迁至长所开发区……尼辖乡因土地沙化、流沙蔓延,无法耕种放牧而成为一块被她的子民遗弃的土地。而人们所迁往的长所开发区,也因土地沙化而撂荒、停止开发,成为土地沙漠化扩展的主要区域。
对于停止开发一事,县里一位负责人坚决予以否认。他说,他们“从来没有停止开发过长所”。
在离开尼辖乡的路上,我们碰到了正追赶羊群的老牧民云甸。61岁的云甸,贫困的云甸,将毕生的精力都投注在眼前这群在毒草丛生的草场上跑过的小种山羊身上。去年和今年3月,云甸先后有二三十只羊因无草可食饿死。云甸至今难以接受这一事实。
云甸面前,有一排高达七八米的新沙丘,它们横亘在这片并不宽阔的河谷中。云甸自小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但羊饿死的情况,他还是第一次碰到。
生存与生态之争
在珠峰周围,当地居民的生存状态,旅游业的发展和生态的保护,一直处于博弈状态,如何处理三者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至今未达成共识。
神秘美丽的珠峰,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这里的生态环境备受关注。珠峰脚下年轻的教师达旦说,若不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关注,珠峰周围的柏油路早就修好了。
阿旺次仁同样希望通往珠峰大本营的柏油路早日建成。对于和他一样,生于斯长于斯的原住民来说,一条柏油路,不仅只是一条安全、便捷的通道,还是一条致富之路。
阿旺次仁无法认同那些他称作“伪环保者”的观念,“那些人自己住高楼大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却乐意让我们生活在贫困中,行走在泥泞而危险的山路上。”对于修筑柏油路会影响珠峰周围生态的说法,在他看来更是无法理喻,“因为我们穷,才不得不靠消耗生态来度日,如果公路修好了,更多的人能够依靠旅游业来生活,那对环境的压力不就变小了?”
对于珠峰周围生态的治理,一位研究者给出如下判断:恰当的生态治理,会促进生态的局部恢复,但若要长久缓解珠峰周围生态恶化状况,减少对生态的压力,才是目前政府和各机构惟一可做的事情。
而将珠峰周围居民对生态的依靠,转为对旅游产业的依靠,这也是当地居民所期盼的脱贫致富之路。因此,这位研究者认为,部分环保人士对珠峰不能修柏油路的判断未免有些轻率。他说,即便是柏油路修好后,游客可能会增加,导致生态恶化,但若从长远来看,整个珠峰周围庞大面积内,当地居民对生态的依赖和人为影响均会减少。此外,即使当地居民的生活摆脱了对生态的过分依赖,珠峰周围生态也不一定能好转。因为,对于珠峰周围沙化的自然因素,人类除被动适应这一变化之外,别无他法。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