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适宜的山地寒温带气候造就了优渥的竹林生态系统,为大熊猫提供了一片良好的栖息地。近年来因为人类活动的干扰,栖息地不断破碎化,这不仅不利于大熊猫基因的交流,还对它的生存构成了直接威胁
秦岭是世界上最具生态特点和生物多样性的代表地区之一,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一只头顶扇状羽冠的戴胜鸟停在网状的枝丫之间,构成了一幅雅致的水墨画
熊猫食量大,排泄量也大,每天排出近百团粪便,这给跟踪熊猫提供了最初的线索
相比四川大熊猫,秦岭大熊猫头圆齿大,看上去更像猫而非熊,显得更加憨态可掬。有人称其为“国宝中的美人”。但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种群,秦岭大熊猫数量较少,在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道路建设等因素影响下,它们又被分割成几个小居群,生存状况令人担忧
1990年冬季里的一天,长青林业局的伐木工人都回家过年了,山林中空无一人,我独自一人拿了本书走在营地的小路上,有一搭没一搭地看着景读着书。突然,山坡上的竹林中传出的吧唧吧唧声吸引了我的注意:这是熊猫吃竹子的声音。我蹑手蹑脚走上去,果然,平时在营地周围出没的公熊猫“大雄”正坐在竹林里香甜地吃着竹叶。它灵巧地把竹叶在嘴角攒成一把,然后用前掌抓握竹叶送到嘴里,有力的牙齿咬起竹叶来就像吃松软的卷饼一样。大雄也发现了我,它扔掉竹叶起身准备逃走。像前次一样,我开始学熊猫的叫声,用婉转轻柔的语调来降低它的戒备。果然,大雄犹豫了片刻,慢腾腾地坐了下来,眯起眼睛。为了进一步打消它的疑虑,我移开了目光,在它几步之遥并排坐下来,翻阅起手中的书页。几分钟后,吧唧吧唧的声音重新响了起来。我坐着没动,但是内心却充溢着震撼和狂喜:终于,一个野生的熊猫接受了我的毗邻而居,这是多么大的回报!
在秦岭的几年里,我们的研究小组近距离观察了近20只熊猫,有些从一出生就开始跟踪,和我们成为亲密的朋友,小三就是其中之一。从这些熊猫身上获得的信息让我们确信,熊猫在上千万年的进化中是一个优胜者:它们以竹子这种广布于北温带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植物为食,保障了食物的安全;它们在野外的繁殖率和幼仔成活率与许多大型哺乳动物不相上下;它们的遗传多样性能够确保这个物种的长期生
存,尚无近亲繁殖的忧虑。大熊猫之所以濒危,是由于人类的干扰所致――早年是猎杀和森林砍伐,近年来是各种道路和设施的修建带来的栖息地干扰和隔离。
熊猫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动物。它高深莫测而又孩子气的脸庞,浑圆的身态,稚拙却又不无灵巧的动作,使得所有人都情不自禁地爱上了它们。我认识的一位美国老太太生活俭朴,但每年都从自己省吃俭用的退休金中拿出几千美元来支持熊猫保护,每每提及熊猫面临的濒危状况便泪流不已。如今,无论是中国的乡村还是城市,连小学生都知道要保护熊猫,有不少人能说出保护熊猫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道理。回想20多年的历程,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那时候,“为什么要保护熊猫?”是我在野外研究熊猫的日子里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问的人有村子里的农民,森工局的工人,县政府的干部,学校的学生……而我也时常这样问自己。面对现实的时候,这的确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
记得1990年代初的一个冬天,我随助手定乾走了120里的山路,翻越秦岭主梁去参加定乾哥哥的婚礼。一天凌晨,这个位于秦岭腹地的宁静的小山村突然喧闹起来,我被大人小孩的呼叫声惊醒,原来一只怀孕的毛冠鹿不知为什么来到村子附近,被全村人喊杀喊打,精疲力竭地倒在地上。 母鹿嘴唇青紫,口吐白沫,腹部抽搐着,小鹿即将流产。一个年轻的村民头上冒着热气,手里拿着棒子,兴奋地对我说:“你运气真好,一来就有肉吃!”
我不知道该如何应答。看着行将气绝的母鹿,我的胃里有抽搐的感觉,但是已经到了嘴边的劝说却又说不出口。因为我亲眼看到村民们一年到头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杀一头猪才有肉吃,好一点的家庭把余下的肉熏干挂在房梁上,只有远方有来客的时候才割下一小条款待客人。这时候,家里的孩子会凑上来眼巴巴地盯着桌上的肉,免不了被大人喝斥退下。现在,一头误闯到村子里的鹿无疑是送上门来的美味,保护国家二级动物的道理这时候显得异常苍白。这是为什么后来我在主持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熊猫项目时,着力促进“保护与发展综合项目”的原因。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