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相机引发的革命,将胶片相机和拍照用的胶卷送进了古董店。胶片相机时代风靡一时的公司风光不再,包括国资委旗下的中国乐凯胶片集团。
上周,乐凯集团官网公布消息,该集团整体并入另一家央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乐凯重组的消息尘埃落定。
上世纪90年代,柯达、富士、乐凯胶卷三巨头的标志遍布全国,黄色、绿色和红色(外包装颜色)成为它们的象征。乐凯也是该行业唯一可与世界品牌同台竞争的企业,这家有着半个多世纪历史的企业,一度曾是知名度很高的国货,也被称为民族品牌的骄傲。
时过境迁,随着数码相机的风靡,胶卷、胶片相机乃至冲印行业,都无可挽回地走向落寞,乐凯如此,柯达、富士也在转型中挣扎、摸索。
乐凯造胶卷曾经辉煌
“乐凯价廉物美,那时候是我们这帮学习摄影的人的不二之选。”摄影师赵先生是位70后,提起乐凯赞不绝口,“我用了几百卷乐凯,没有一卷出现质量问题。”
对于乐凯记忆犹新的不只是摄影专业人士,还包括很多普通消费者。上世纪90年代,数码相机尚未普及,使用胶卷的相机是市场主流。当时乐凯的售价保持在12元/卷左右,柯达与富士的胶卷则在20元左右。乐凯的性价比赢得很多消费者青睐。
被誉为“中国胶卷之王”的乐凯集团,源自上世纪50年代由政府投资的最大的感光材料工业、科研基地。1958年,7月1日,河北保定一家电影胶片厂成立了,这就是乐凯的前身――化工部第一胶片厂(下称一胶)。
1960年,新中国用自行研制生产的电影胶片成功制作出电影拷贝《兵临城下》,这部电影的胶片就是一胶生产的。上世纪90年代之前,几乎所有中国电影厂使用的胶卷都是乐凯生产。那时候还没有乐凯这个名字,在“乐凯”之前,一胶用过太行山牌、友好牌、幸福牌……还有别具时代特色的“代代红牌”。
自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电视对电影的冲击,电影胶卷的市场开始萎缩,乐凯也在那时经历了一次转型,从电影胶片向民用胶卷、相纸领域的转型。此次转型也使乐凯步入辉煌。
乐凯是“LUCKY”的音译,“乐凯牌”商标在1985年3月正式启用,当年,乐凯开始向海外出口彩色胶卷。
逼迫柯达、富士降价
“彩卷在(上世纪)80年代初推向市场,当时是一卷6元左右。”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跃昌告诉记者。初生的国产彩色胶卷在推广过程中阻力重重,乐凯胶卷上市之初,一些彩扩店、冲印店甚至直接挂出声明,称“乐凯国产胶卷冲洗不保证质量”。
李跃昌回忆说:“在当时,乐凯胶卷的质量水平也确实和大牌厂家还有一定差距。”
随后,乐凯一方面引进新的生产线,提升胶卷质量;一方面加强售后服务,建立乐凯的冲印网络和服务体系,在全国铺设了乐凯冲印网点以及服务机构。
作为最早开始市场化进程的国企,当时的乐凯已在市场竞争中萌生了营销意识,不仅邀请国际摄影名家来做乐凯胶卷的测试,每年还开展乐凯胶卷的摄影大奖赛。
“1989年我们利用进口的新生产线生产创新一代胶卷BR100,推广效果很好,乐凯品牌有了很大提升。”李跃昌说。
“乐凯后期的质量很不错,技术也成熟,在民用产品上,和富士、柯达处于同一水平线。”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说,更关键的是,乐凯的出现,让柯达、富士在中国市场被迫采取了低价策略。
1997年12月26日,“乐凯胶片”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网发行,发行价6.42元人民币。第二年,乐凯胶片净利润达到7018.6万元。
1999年乐凯胶卷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接近30%,出口四十多个国家。2000年,乐凯集团占有国内100%的航空航天胶片市场、70%电影胶片市场、50%黑白胶片份额以及30%左右的彩色胶片份额,乐凯也达到鼎盛,当年净利润2.15亿元,主要来自彩色胶片。
数码革命致生存危机
红色乐凯一直视自己的最大敌人是黄色柯达与绿色富士,但谁也没想到,数码技术革命悄无声息来得如此迅疾。
柯达曾多次试图收购乐凯未果,于是转而向中国提出了“全行业合资计划”,这就是著名的“98协议”(1998年签署),这一协议让中国境内除“乐凯”之外的感光材料生产企业均被纳入柯达旗下,柯达为此付出12亿美元的并购代价。上海、天津、厦门、汕头、无锡、辽源等6个感光材料企业一夕之间江山变色,从乐凯的友军,变成了柯达的队伍,柯达称将借合资企业在中国生产低价的柯达彩卷。
2001年,传统的影像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数字技术革命,摧毁了传统胶片行业得以安身立命的产业基础,全球胶卷的需求出现拐点,消费市场急速萎缩,所有依靠胶片为生的厂商都面临着抉择。
“彩色胶卷的整个世界总需求量在2000年达到最高点,之后每年平均以30%左右的比例在下滑。”富士胶片如此概括当年那场危机。
乐凯也感受到了新技术的冲击,但是并未料到市场会如此迅速的翻天覆地。从当年开始,乐凯胶片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开始节节下降,2001年,乐凯净利润下降了近一半,只有1.39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下降到6.38亿元;2002年,净利润下滑到1.2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5.93亿元。
“思想转型”更为艰难
乐凯尝试更多吸引消费者的手段,2002年年底,乐凯超金100彩卷零售价格下调30%,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出10元彩卷。但低价策略未能挽回胶卷市场的颓势,2003年乐凯胶片年报显示,当年净利润进一步萎缩至8002万元。同年,乐凯同意与柯达联姻,柯达以1亿美元现金和其他资产换取乐凯20%股份。凭借这一结盟,两者的市场份额合计超过国内胶卷份额的70%以上。
但胶卷行业已日薄西山,强强联手并未能实现预期效果,随着无需胶卷的数码相机走进千家万户,柯达也开始了艰难的转型,2007年,柯达中断了与乐凯原本该有20年的姻缘。
乐凯的转型之路开始得更早。“2000年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了转型意识,并且开始着手在做了。”李跃昌说。当时乐凯彩色胶卷和彩色相纸如日中天,但同时,公司开始发展膜材料和其他产品,其中有些现在已成气候,例如乐凯的光学薄膜,现在国内已是领先水平。
与此同时,乐凯也有不少未获成功的尝试,比如数码相机、喷墨耗材、立体照相、彩扩机、偏光片……但由于投入规模太小,这些探索都不算成功。
比市场、业务、产品转型更难的,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国企“思想转型”。在保定,许多乐凯员工一生与胶片结缘,父辈在此工作,自己在此成长、求学,长大后接过父辈的岗位,他们对胶片有着深厚的感情。为此,乐凯把PET光学薄膜的主要生产基地选在合肥而非河北,乐凯集团总经理张建恒解释称,因为“在外地开辟新厂,比在保定乐凯集团大院另开一家公司,要相对容易得多。”
此外,作为央企之一,乐凯不能裁员,不能大幅降薪,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束缚,要更大于柯达和富士。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