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数码科技

新中国四大发明评选结果很意外 和科学的春天无关

www.sinoca.com 2011-09-14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那么,当代中国有叫得响的新四大发明吗?“新四大发明”评选活动由广东省发明协会主办,搜狐网发起,从建国以来影响中国建设进程的数十项重大科技成果中,评选出中国当代的“新四大发明”: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人工合成胰岛素、复方蒿甲醚。

  ‘具有原创性’、‘具有世界级影响力’、‘能产生社会效益’是专家和网民评判‘新四大发明’的三大基本标准。这“四大”成就全部是都是需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大规模协作、深谋远虑、持之以恒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才能见成效的项目。而如今这“科学的春天”,“教授满地走,博士不如狗”,“论文满天飞,成果信口吹”,就是不见什么象样的、能在世界上站得住脚的东西。这些造福人类的重大科技成果和改革后的世人皆知的地沟油,苏丹红,三聚氰氨,瘦肉精“四大”另类发明有本质不同。

  中国当代的“新四大发明”介绍

  1973年,在袁隆平的带头下,全国各地相关科研院所的集体攻关配合下,终于完成了水稻杂交“三系”配套的创举,这一创举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水稻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获得成功的国家,袁隆平以此为科学依据发表水稻有杂交优势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彻底推翻了西方学者几十年来关于“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断语。

  杂交水稻技术无疑是史书上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不多的中国,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粮食问题,还为亚洲甚至全世界粮食问题的解决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4年以后杂交水稻技术得到全国性推广,仅1974年至1978年,中国的水稻单产从三百公斤提高到六百公斤,在此后的二十多年中,因袁隆平和他的课题小组研究成果,成功解决杂交早稻“优而不早,早而不优”的技术难关,实现早、晚双季杂交稻的配套,促成了中国杂交稻的第二次大发展,形成一个多类型、多熟期、早、中、晚组合全面配套的新格局,为中国增产粮食三千多亿公斤。

  1975年9月,王选教授的高倍率字形信息压缩技术,字形的高速还原技术进一步成熟,并通过软件在计算机中进行了实现。

  1976年底,王选教授写出了"748工程汉字精密照排系统方案说明",王选教授的设计理念终于为人们所接受。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是1975―1976年期间在封关锁国的情况下完成设计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是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给出版印刷行业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大大提高了印刷出版业的效率。它在促进中华文化传播的同时,也对日、韩等国家的印刷出版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其意义与影响是巨大的。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人工合成有生命的蛋白质。过去世界普遍认为生命体是天然的,大多认为人工合成生命体是不可能的,中国人首次让它变成可能。

  复方蒿甲醚:复方蒿甲醚是第一个由中国发现的全新化学结构的药品,也是目前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的中国原创药品。截至 2005年底已被26个亚非国家指定为疟疾治疗一线用药,它在疟疾这一高传染性疾病治疗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复方蒿甲醚仍是惟一被世界广泛承认并在世界广泛销售的中国专利药品,是中国惟一真正走向世界的药品。

  复方蒿甲醚的诞生,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7年5月23日,毛主席和周总理亲自指挥部署了“523项目”。这项以启动日期命名的重大项目,揭开了年轻的共和国研制抗疟新药的序幕。1972年,科研人员终于从青蒿里提炼出抗疟疾的化合物青蒿素,并于1973年在云南和海南等疟疾高发区进行了临床试验。青蒿素是新中国研制的第一个化学药品,标志着我国新药研发取得历史性突破。治疗疟疾快速、高效、抗药性小的青蒿素,被国际社会誉为抗疟药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它不但为我国消灭疟疾作出了贡献,也使世界抗疟事业翻开崭新一页。从此以后,我国科研人员在抗疟之路上不断奏响凯歌,他们在青蒿素的基础上又开发出蒿甲醚等疗效更强的衍生物。为克服疟原虫的抗药性再次“抬头”,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的专家们又将蒿甲醚与化学药品本芴醇组方,研制出新药复方蒿甲醚。复方蒿甲醚既有治愈率高的优点,也有延缓抗药性产生的特点,堪称抗药性疟疾的“克星”。

  从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是我国获国际社会承认、在国际医药界最有影响的两个药物之一。以青蒿素为主的联合疗法治疗疟疾,3天就可见效,较传统氯喹疗法减少了4天。临床应用30多年来,尚未发现疟原虫对其产生耐药性。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初已经接受全球基金的拨款,拟在5年内每年出资1亿2 亿美元,为非洲国家从中国购买以青蒿药物为基础的联合用药,作为全球抗疟疾首选药物。

  1991年开始,中外双方相继在世界63个国家、地区和相关国际专利组织申报复方蒿甲醚专利,截至2002年,已获得包括中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欧共体等49个国家和地区的复方药物发明专利权,成为我国率先在国际上获得专利的化学药品,也是世界复方类药物中拥有发明专利保护国别最多、专利覆盖面最大的药物之一。

  改革前中国科研成果在新中国的地位

  自2000年起,中国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对在中国科技领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科学家、专家的肯定和褒扬,到2009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0年间年,其中2004年空缺,9年共奖励了16位科学家。9年16位获奖者所进行的开创性工作,均是在毛泽东时代取得的决定性的成果,而这些成果,正是他们获奖的理由。

  2000年度――――

  数学家吴文俊院士:50年代在示性类、示嵌类等研究方面取得吴文俊公式、吴文俊示性类等一系列突出成果,并有许多重要应用。70年代创立了定理机器证明的“吴方法”,影响巨大,有重要应用价值,它将引起数学研究方式的变革。

  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1964年率先研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最先发现了水稻雄性不育株,指出水稻具有杂种优势现象,并提出通过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来利用杂种优势的设想。1975年和协作组成员一起攻克了制种技术关,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

  2001年度――――

  固体物理学家黄昆院士:中国半导体物理学研究的开创者之一,50年代与合作者首先提出多声子的辐射和无辐射跃迁的量子理论,为此领域的这一奠基性理论。1951年首先提出晶体中声子与电磁波的耦合振动模式,1963年被国际上的喇曼散射实验所证实,当时提出的基本方程在国际上被称为“黄方程”,70年代后期关于无辐射跃迁绝热近似和静态耦合理论等价性的证明,澄清了国际上20多年来在这方面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专家王选院士: 50年代参与新中国第一代计算机研制,60年代,与北大许卓群、陈、朱万森等人一起,进军计算机高级语言编辑系统的研究,这一贡献被载入了中国计算机发展史。从1975年到89年,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产品占据世界华文出版业的几乎所有江山。

  2002年度――――

  计算机专家金怡濂院士: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末,相继参加了中国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和多种通用机、专用机的研制;七十年代初,提出双机并行计算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案;七十年代后期,金怡濂与其他科学家一起,主持完成多机并行计算机系统研制,取得中国计算机技术的突破。

  2003年度――――

  地球环境科学研究专家刘东生院士;1954年开始从事黄土研究,提出关于黄土―古土壤序列250万年来古气候多旋回学说,开辟了地球上大陆与海洋沉积环境的对比,为全球变化提供依据。1964年起参加和领导了希夏邦马峰、珠穆朗马峰、托木尔峰、南迦巴瓦峰的登山科学考察。60年代末开创我国环境地质研究。

  航天技术专家王永志院士:参加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火箭的研制工作,参加了多种火箭的设计和研制。先后担任洲际火箭副总设计师、三种新一代地地火箭总设计师。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拓者之一和学术技术带头人。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微软展示win8开放式开发环境 向开发者示好(组图)
下一篇:英国五岁女孩挖出1.6亿年前海洋动物化石(组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