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数码科技

智能出行:解决拥堵另一种可能 未来路况预警(图)

www.sinoca.com 2011-09-07  网易新闻


  ★导读:

  9月4日北京地铁试点高峰期限流,期冀借此令公共交通更畅通。而城市交通拥堵通过限流、甩站和错峰出行,只是缓解一时交通压力的措施。在解决城市拥堵方面,智能出行应该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智能交通系统上世纪80年代起源于美国,通过在纽约、旧金山等城市的发展证明,智能出行在缓解私家车拥堵以及服务公交方面作用巨大,单是一项汽车自动收费系统就比人工收费速度快5-10倍。

  ★纽约智能交通信号系统:监视路况  

  这是出行和交通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这套系统拥有86台闭路电视,负责对全市五个区的主干道交通状况进行监控。此外,它还负责管理纽约市6600个交通信号灯和4000个用于测定车流量的环形探测器。并且还拥有一个大型电子显示屏,及时跟踪曼哈顿岛上所有交通信号灯的动态变化。一旦某一路段发生交通事故或出现拥堵状况,计算机就会立即发出指令,对附近地区的信号灯重新进行编程。闭路电视也会马上对准现场,为工作人员处理事故和交通拥堵提供实时信息。

监控系统根据车流量设置信号灯变灯时间,纽约市交管部门在交通信号系统的管理上可谓独具匠心。

  根据监控调整交通信号灯的变化时间

  智能监控系统能够根据车流量设置信号灯变灯时间,纽约市交管部门在交通信号系统的管理上可谓独具匠心。针对市区内道路纵横、交叉路口众多的特点,交管部门对交通信号灯的变灯时间做出精心编排。例如,曼哈顿岛上的道路呈棋盘结构,南北宽,东西窄,南北主要由12条大道组成,南北有200多条街。因此,在信号灯的变灯编排上,南北大道上的绿灯时间长,红灯短;东西街道则绿灯时间短,红灯长。

  信号灯连成有机整体:同时变灯或者依次变灯


  各个路口的信号灯并不是"各自为政",而是分割成多个有机的整体,即十几个路口的信号灯同时或依次变灯,从而大大提高了车辆的通行速度。记者曾做过一次试验,从岛上42街驾车沿第6大道至59街中央公 园门口,沿途只遇到一个红灯,时速达市区内最高限速―――30英里。此外,纽约市禁止车辆在红灯时右转弯,消除了右转弯车辆对其他车辆的干扰,也有利于提 高车辆穿过路口的速度。

  ★IBM智能系统缓解路面拥堵:对未来路况预警 


  在美国几乎人人有车,很多中产阶级家庭往往有着四五辆车,而一些城市如洛杉矶的公共交通系统则相对落后,地铁只有短短的一条,公共汽车常空空如也,打车则得提前预订,这使得一般的洛杉矶市民从小养成了开车的习惯,也导致了每天都发生着世界上最严重的堵车现象。“智慧的出行”这一智能交通系统在美国的兴起和推广,让纽约、旧金山等地的交通拥堵状况得到了缓解。

IBM研发的智能交通系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IBM公司推广路况软件:提前40分钟通知交通路况

  针对城市交通堵塞,人们已经普遍使用谷歌、微软等技术公司研制的"实时路况"软件,然而很多时候,等到人们发现前方有堵车时,已经为时过晚,他们已经深陷车流量中,来不及改道了。现在,一个新的交通路况系统正在旧金山市展开试行,这个名叫"聪明出行"的系统由IBM公司和加利福尼亚州交通局以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创新交通中心合力设计,它可以让司机们在交通堵塞还没发生之前就预测到哪儿会堵车。IBM公司 和加州交通局开发的一个"堵车预警系统"会收集每辆汽车的GPS信息,通过数学模型,在堵车尚未发生时便可以预测出哪儿会发生拥堵,市民们甚至可以提前多达40分钟便得知交通路况。

  "聪明出行"如何工作:安装路面感应器收集电流


  "聪明出行"在旧金山湾一带设下了1000多个感应器,安装在收费站、大桥、公路路面等地方,它们可以收集交通情况的密度和速度。当汽车开过这些感应器时,车轮会令感应器的线圈产生瞬间电流,然后,一个叫做"交通预测工具"的项目会将这些电流数据收集起来进行分析,这是了解车流下一步可能会在哪儿变得密集的一个途径。这个系统显示的是未来将发生的路面状况。这一系统会结合日常的、和已经发生了的交通出行模式,通过数学模型预测出可能将在哪儿发生堵塞,然后提前40分钟告知驾驶者选择路段,及时改道,或者选择其他交通工具出行。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雅虎CEO巴茨称自己被董事长电话通知解雇(组图)
下一篇:惠普或再生产20万台TouchPad 10月上市销售(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