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贝汉负责到处找钱
雅克・克鲁索与雅克・贝汉已经合作了12年。
两人相识于1987年。当时,作为法国著名导演阿兰・科尔诺助理的克鲁索,在巴基斯坦北部和中巴交界处拍摄一部纪录片。此后,他又成为另外一部名为《印度支那》纪录片的导演助理,在越南整整待了一年。
当克鲁索从越南回来后,雅克・贝汉便主动找到他,了解越南当地情况,并邀请他一起工作。事实上,贝汉当时也正准备筹拍一部关于越南的纪录片,最后因为各种原因,计划搁浅。
《迁徙的鸟》是两人合作的第一部作品,并列署名为该片的导演。据克鲁索透露,贝汉是所有影片的制片人,拥有绝对的特权。而在片场的导演工作上,两人则几乎没有什么分别,不会分区管理,也不会互相指令对方。凡事都经过两人一起商量,根据时间协调安排。
在拍《迁徙的鸟》时,贝汉还会出现在现场。而在筹备《海洋》时,大多数任务则交给了克鲁索。仅仅为了影片的前期准备工作,克鲁索便花了整整两年时间。这段时间里,他就和小学生上课一样,看完了所有关于海洋的纪录片,把该领域的有名专家几乎都拜访了一遍,写了一叠厚厚的剧本。
最初,克鲁索打算把《海洋》拍成一个故事片,讲述一个海洋保护者的故事。从人的角度,拍摄动物的活动。两年后开机,他们又决定舍弃这些人物的镜头,尽可能多地保留动物。
于是,剧本就演变成另外一个样子:5分钟是一个温情的场面,下5分钟则是动物们一起进食的海底盛宴,再下面5分钟就是生存的竞争,接下来便是人类捕猎者的闯入 ……在克鲁索看来,这些都是能调动观众情绪的东西,至于哪种动物能够达到这个效果,他便要和动物学家商量。“他们会告诉你,在非洲哪个季节你可以拍到大批沙丁鱼被成群海鸟吃掉的场面;鲨鱼什么时候开始捕食,哪个海域可以拍到…… ”克鲁索告诉记者。
由于《海洋》投资巨大,身为制片人的贝汉大部分时间都在四处筹资,很少有时间呆在现场的船上。整个拍摄过程中,都是克鲁索负责现场拍摄,贝汉会一起参与后期剪辑。
《海洋》共有7个拍摄小组,在全世界不同的水域拍摄。通常,专业的水下摄影师在海底拍摄,克鲁索则坐在船上,通过监视器看画面,随时做出调整,给摄影师新的指示。
在拍摄中,克鲁索也会启用道具。影片并非所有的素材都是百分百真实,比如在鲨鱼被割掉鱼鳍,推入海底的镜头里,这条鱼便是假的道具。此外,海底出现的渔网、大量的垃圾、超市的手推车,也都是剧组人工营造的拍摄环境。甚至影片开头出现的灭绝动物博物馆也是搭建的。
对于这些有悖传统纪录片的做法, 克鲁索的理由是:“如果说我和雅克・贝汉兄弟俩最讨厌什么词的话,那便是规则!我不认为影片一定要遵循规范化的纪录片、故事片模式。电影拍着拍着,它自己就会提出要求,让你往这个方向走。”
唯美画面里暗藏杀机
《海洋》曾与《海豚湾》在第22届东京电影节上同期展映。然而,这两部和海洋有关的纪录片在日本却得到截然不同的反响:日本民众对《海洋》热力追捧,却对另外一部嘘声一片。国外媒体也普遍认为,过于美丽的《海洋》似乎淡化了环保的意识。
“我并不认为《海洋》和《海豚湾》有多大的差别,都说了屠杀海洋生物的故事。”克鲁索说道。
在克鲁索与贝汉的纪录片里,一直都存在着动物与人类的冲突与矛盾。在《迁徙的鸟》里,鸟儿们原本在蓝天上飞得很高兴,砰砰几声枪响后,就被打下天空,掉在工厂附近油油的沼泽里。
这些环保意识,以及人和动物生存的矛盾,在《海洋》里更加突出。影片开头的动物画面里,就是在某个火山岛上,一只水蜥蜴瞪大了眼睛,惊恐地望着远方,一颗火箭正在发射升空。这些人类的活动,显然引起了动物的不安。
“这是一个完全真实的场面。”克鲁索向记者确认。水蜥蜴看上去像远古生物,其实他们一般生活在火山岛上。因为火山岛上没什么食物,原本是陆地生物的它们就必须进化到去水里去捕食,变成了水陆两生。很多类似的火山岛,也同时作为火箭的发射基地,所以它们的确能看到这些火箭升空的样子。
“这不是我们刻意做出来的对立场面。我想要表现的是,现在的环境变化太快,动物们都有些措手不及。”克鲁索说道。
表面看来,《海洋》每个镜头都可以拿出来当油画欣赏,像一部海洋歌剧,但总是有潜在的威胁不断袭来。海豹正和和美美地晒着太阳,鲨鱼就来了;鱼儿们正在自由自在地游着,渔网就悄悄地张开了,捕鱼者也来了。网里的鲨鱼被拖到岸上,几个人七手八脚地迅速把鱼鳍、鱼翅、鱼尾割下来,把浑身还在冒着血的鲨鱼重新推入大海。失去手脚的鲨鱼,像一块笨重的石头,只能扭着身躯挣扎,慢慢沉入海底。周围的海水被染红了。
这个将近20分钟的过程,是整部电影最为血腥的段落。由于《海洋》的主要投资方之一美国迪士尼自然频道的施压,导演最终忍痛剪掉了这20分钟。比原版少了这 20分钟的美国版《海洋》请来前“007”的扮演者皮尔斯・布鲁斯南配音,他用声情并茂的声音,复述了这个情景,却削减了影片原有的表达力度。
不过,观众还是看到了《海洋》中的环保意识。《纽约邮报》评论:“影片用美丽的影像,激发了人们对生态保护的意识。”雅克告诉记者:“我看到人们对美国版的评论,很欣慰。大家还是看到了我的意图,而不会认为这完全是一部讲述海底风光的电影。如果是真这样,那才是我作为导演最不能接受的。”
有意思的是,法国版《海洋》被定义为儿童片,有许多儿童观众包场去看。映后,还有人专门做过调查,问这些6至12岁的小孩,觉得什么地方看着最不舒服,他们的反应一般是:“为什么你们会虐待动物阿?”“为什么小乌龟会被海鸟吃掉啊?心里很难受。”很少有人提到鲨鱼被割掉鱼鳍的场面。
“其实,这是成年人看了觉得不舒服的地方,把这种感觉传递给小孩。其实小孩子是看不懂的。”克鲁索说。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