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家得奖我们揭黑 同样是科学家,差距咋这么大? |
www.sinoca.com 2010-10-08 武汉晚报 |
复旦大学长江特聘教授陈良尧日前披露,写推荐信往课题组里“塞人”、跑项目拉关系等科技界的“潜规则”随处可见。有学者称,专家评审组已沦为“分钱组”。(10月8日《中国青年报》)
陈教授的揭露,恰逢诺贝尔奖颁发。在一个学术场已经成为名利场,做学问的人眼里只有金钱的国家,在一个四十个教授争一个处长、大学教授造假、院士候选人雇凶杀人的国家,要是真获得了诺贝尔奖,恐怕也是很令人不安的事情。
据说,我们已经论文数量世界第一、学术成果世界第一、博士数量世界第一,但如果用力挤一下,恐怕挤出来的水分也会世界第一。博导与博士间已经退化为不平等的、剥削感强烈的雇佣关系。这不能不让人想起鲁迅那句话:“多年的媳妇,一旦受尽屈辱熬成婆后,是否会变本加厉数倍于其婆婆?”这样的学术环境“生产”出来的博士成为专家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对比刚刚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俄罗斯裔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师徒,人家以游戏的心态进行工作科研就获得了诺奖,不禁让人慨叹:同样是科学家,差距为什么这么大呢!对此,俄罗斯从总统到民众也在反思,为什么这样的人才会流失到外国。20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已故俄罗斯科学家维塔利・金茨堡曾说:“如果一名科学家在俄罗斯提出一个天才想法,我们的官僚主义者会把他塞进棺材。”类似的事情放在中国,我们却缺少这样的反思,更缺乏相应的行动。诺奖情结实在不必年复一年,还是先还人们一个纯粹的学术界吧。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