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在中、日、印等国纷纷开展新的探月计划之时,美国却在今年年初放弃了“重返月球计划”。如今中国第二颗月球卫星“嫦娥二号”奔月,网易探索对美国宇航局(NASA)总部负责太空任务的华裔科学家李杰信先生进行电话连线,听听全球航天事业的龙头老大,对别国探月行动的看法,以及对中国未来航天事业发展的预测。
嘉宾简介
李杰信(Lee, Mark C.),著名华裔美籍科学家。曾任美国海军资深科技人员、加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实验室研究员。现任美国宇航局(NASA)总部太空任务科学家。
核心观点
Q1.各国开始又一轮探月竞赛,NASA却放弃了重返月球计划?
李杰信:航天飞机太危险了,所以就决定航天飞机基本上要退休。一退休太空站就没有办法用美国的航天飞机继续出舱跟步行。所以整个美国的“回月球去火星”计划表面看起来好象突然取消了,其实他当初回月球探月计划理念的形成,核心是由太空站脱身而不是真的要去月球。
Q2.放弃重返月球后,NASA下一步的太空计划是什么?
李杰信:取消这个计划之后下一步要做什么,这是目前美国太空计划的一个很大的问号。但是美国现在还在继续发展一些太空科技,主要是探测近地球的一些飞行物体,比如说小月食、慧星,或者在太空中间有一些特定的重要的区域。
Q3.在其他国家开展探月竞赛的时候,美国会不会担心对月球资源的开采优势被其他国家填补?
李杰信:美国并没有这个考虑,因为月球上的资源目前看起来并不是地球上马上可以用的,可能在未来50年、100年才能用到早一点回月球晚一点回月球,在时间上来讲并不是那么关键。
Q4.目前世界经济环境不是很好,美国放弃重返月球是否有背后的经济因素?
李杰信:美国太空计划的改变主要的原因不是经费的问题。即使美国面临巨大的赤字,或者国债很多,NASA的预算还是在增加的。今年大概增加将近2亿、3亿美金,一年的经费大概差不多190亿。
Q5.目前中日印的探月似乎有点六十年代美俄竞赛的味道?
李杰信:目前印度、日本、欧洲,加上美国这些LRO这些东西,总共加起来的经费跟以前登月时候的经费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那时美国整个太空预算最高到达全国的预算5%,现在美国一年大概是3万亿,NASA的预算连1%都没有,0.8%。
Q6.对中国的嫦娥探月项目您有什么期待?
李杰信:我希望中国探测月球时对月球的两极要给一些恰当的注意,因为人类在月球可能居住的地方是南北两极。但按照目前绕、落、回这个系列,我想嫦娥二号、三号、四号,包括五号、六号可能对南北两极大概都不会有任何探测的动作。
Q7.老百姓最关心哪个国家更快会实现载人登月?
李杰信:中国。因为别的国家第一个没有这么大的雄厚的经济力量,第二个他们的太空政策可能不是独立的太空政策。所谓不是独立的太空政策,就是美国做什么事情他们跟在后头一窝蜂做,美国一撤,他们就手足无措了。
Q8. 您觉得中国航天哪方面是做的不够的?
李杰信:认为中国在火箭推力这方面,还是需要继续发展的。我想未来10年至少中国需要有能运送20吨去低地球轨道的能力。美国在登月的时候,在60年代底火箭最高已经到达了130吨,那个是土星运载火箭。这方面是中国需要发展的。
主持人:2009年6月份的时候,NASA就已经成功发射了LRO和LCROSS,这是自1998年以来NASA发射勘测者探测器以来,首次发射月球探测器。这次发射在月球上发现了有可能会有水资源,而且除此之外月球确实还是有非常丰富的资源,包括氦3还有太阳能之类的,美国对这些已经探明的资源是怎么看的?
嘉宾:我想美国探月LRO,LCROSS。那么他主要就是要在月球找水晶。那么月球的水晶主要集中在南北两极,离开南北两极,因为受的日照比较多,水晶存在的可能性就小了。但是现在在月球上南极和北极是发现了许多水晶,水一定要就地取材。当然南北极还有很多别的东西,比如说太阳、风,从太阳系形成,40多亿年以前的一些太阳系刚开始的材料全部都囤积在南北两极,那边有所谓太阳系形成初期的一些很宝贵的科学资料。
但是月球里面也是因为太阳风带来很多氦3,氦3如果和融合能的技术成熟的话,氦3在月球上大概有差不多100万吨左右,所以是很大的氦3的日产量。地球这方面很少,因为地球主要是受磁场的保护,进不来。当然在月球上还有一些别的资源,比如说去那边如果真的要呼吸,比如说甚至有能量的话,用日光能可能还可以找到氧、氮这些气体,所以月球基本上就是说如果人要上去住的话,要长久住,大概这些资源都应该事先要先知道。
主持人:因为现在发现了有这么多的资源,所以近几年来各国对探索月球的兴趣似乎被重新点燃了。中国、日本、印度、欧洲都相继制定了探月计划。但是在今年四月份的时候,美国的奥巴马总统在宣布太空计划的时候却宣布放弃了星座计划,包括也放弃了对月球的探索。为什么在大家兴趣都重燃的时候,美国会放弃了对月球的探索呢?
嘉宾:美国的太空站当然跟一个总统的整体理念是成密切关系的。2004年1月,布什总统宣布要回月球,叫做“回月球去火星计划”。其实你仔细分析那个计划,主要是因为2003年2月1号,美国哥伦比亚号出事,美国哥伦比亚号出事就造成美国关于航天飞机方面很大的问题,航天飞机太危险了,所以就决定航天飞机基本上要退休。一退休太空站就没有办法用美国的航天飞机继续出舱跟步行。太空站的计划也是美国带领五、六个国家一起办。在这中间经过一些转折,就决定“回月球去火星”的计划,可能可以代替未来太空站这方面的计划。
所以为了要从太空站抽身,美国布什总统定出了“回月球去火星”计划。那么他当初要去月球,本身这个计划并没有很大政治力量的支持,他定这个计划主要是为了从太空站抽身出来。这个目的当然是达到了,所以美国虽然把太空站组装,但是航天飞机要退休,航天飞机明年2月可能最后一次飞行。国会如果还要NASA再飞行的话,可能要给经费,但是NASA决定不会再造一个新的航天飞机了。
所以整个美国的“回月球去火星”计划表面看起来好象突然取消了,其实他当初回月球探月计划理念的形成,核心是由太空站脱身而不是真的要去月球。所以奥巴马一上来马上就对太空站整个的“回月球去火星”计划,他成立了一个委员会,整个再重新评估一次。经过一年多的评估,他在今年的2月1号就决定取消这个计划。
那么取消这个计划之后下一步要做什么,这是目前美国太空计划的一个很大的问号。但是我们知道的就是说美国现在还在继续发展一些太空科技,那么这些太空科技主要是进地球的一些飞行物体,比如说小月食、慧星,或者在太空中间有一些特定的重要的区域,比如说很多“英文”(09:50),不知道你熟不熟这个。
比如地球跟太阳有一个重要的“近日观测点”,地球和太阳的连线大概是150万公里。现在要探测太阳的话,大概送太空船到那一点去观测。像NASA目前呢,我是觉得像是一个在大海中航行迷失方向的航空母舰,这大概是目前的一个写照。我相信这只是一个暂时的现象,可能NASA会找到一个可以往前走的太空任务。
主持人:在其他国家这么有兴趣探测月球的时候,美国会不会担心对月球的探测优势被其他国家填补?因为已经发现了这些资源,会不会担心优先开采资源的优势会被其他国家占据呢?
嘉宾:美国并没有这个考虑,因为我觉得月球上虽然有一些资源,但这些资源目前看起来并不是地球上马上可以用的一些资源。未来可能50年、100年,可能对人类会有用处。月球已经有40多亿年了,短期之内还跑不掉,早一点回月球晚一点回月球,在时间上来讲并不是那么关键。
我觉得对中国现阶段太空的发展,月球应该是相当重要。迟早是要送一个中国人到月球上去的。我觉得目前西方国家登月的脚步现在慢下来了,给中国一个极其珍贵的机会,我相信中国在嫦娥奔月、在登月这方面,利用登月也可以继续发展出一些重要的科技。并且月球未来也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场所,可以训练人类到更深的太空,比如说人类要到火星的话,那么到月球去训练,人类怎么长久在别的星球生活,月球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场所。
当然,讲起来美国一般的老百姓对登月的热情并不那么高。美国四十年以前,1969年7月20号的时候,月球已经去过了,并且该做的事已经做过了。美国那个时候代表全人类已经登过月了,所以对美国来讲登月这个事情可能是因为别的原因,他制定出这个计划。目前这个原因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于是他又从登月撤回来。
我觉得这给中国一个机会,中国要在太空科技这方面独立发展出来,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这中间,太空科技这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幅度需要追上去。所以现在这个事我觉得是开了一个机会的窗口。
主持人:也有评论认为,目前世界经济环境不是很好,经济复苏这个问题也让政府感到很大压力。也有一种说法,就是说您刚刚提到的是美国经过评估决定放弃星座计划,但是也有一种评论认为是因为经济危机的问题导致的放弃,对这个说法您是怎么看的?就是太空的政策是不是确实受到了经济的影响?
嘉宾:登月或者任何太空计划对人类在地球上的经济生活都是锦上添花的,这种太空计划是一种消耗非常大的一个锦上添花的举动,对世界各国都是这样样子。所以包括太空站,上次美国“登月球回火星”,这方面也都是花费非常大。所以需要国际合作,大家一家做一点,或者有一些科学数据大家互相分享一下。
像欧洲的“智能一号”2003年上去之后,上去不久知道中国有嫦娥计划,他也把它在月球的轨道告诉中国,中国可以用地面追踪站或者什么来训练一下。这些国际合作对经费大家互相支援有很大的帮助。
我觉得美国太空计划的改变主要的原因不是经费的问题,这个可能别的国家有误解。其实NASA的经费每一年还在增加,即使美国面临巨大的赤字,他的预算有很大的赤字,或者国债很多,我们NASA的预算每一年的经费,即使在今年还是在增加的。今年大概增加将近2亿、3亿美金,所以一年的经费大概差不多190亿了,我刚刚到NASA的时候差不多100亿左右。所以每年的经费并没有裁减,因为NASA太空的经费跟美国国家整个预算比起来还是非常低的。
所以讲太空勘测利用非常大,但是现在不去登月,原因不是因为经费的问题。
主持人:印度曾经有明确的提到过,说要2015年载人登月,舆论有评论说中国这两年加大投入,有可能中国会成为第二个有宇航员登陆月球的国家。您对中、印、日、欧这些月球探索的竞争有什么看法呢?就是这样的竞争有一点演变成类似60年代美苏太空竞争的感觉,对此您是什么看法?
嘉宾:倒不会像60年代美苏太空竞争,美苏太空竞争是冷战时候的科技竞争,那个时候科技竞争场面是蛮大的,是倾全国之力。那个时候美国整个太空预算最高到达全国的预算5%,现在美国一年大概是3万亿,NASA的预算连1%都没有,0.8%。
我就讲这种冷战时期的太空竞赛,我想在人类历史文明里头再出现的可能性非常非常低。目前印度、日本、欧洲,加上美国这些LRO这些东西,总共加起来的经费跟以前登月时候的经费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比较起来不是同一等级数的。
但是我觉得目前人类是有必要再回去月球,再登月的。以21世纪的科技,现在回月球,整个人类的科技文明这一点跟以前登月的目的完全不一样了。美国在1969年、1970年登月之后,上去几次,阿波罗11上过月球,12、13、14没有上去,总共登月了6次。中国作为一个科技大国,在21世纪肯定在各方面都会站在一个世界领导者的位置。
中国在历史上也一直是世界的领导者,哥伦布1492年到北美大陆的时候,其实在15世纪初郑和下西洋带的舰队,他的船要横过太平洋一点问题都没有,比哥伦布的船要大五倍,完全像一艘航空母舰跟一个小船比的姿态。所以中国要是讲起来,科技一直是非常领先的。那么在19世纪20世纪,我想就是打了个盹,被西方人欺负了一下,现在急起直追各方面都要强力发展。
所以我认为中国去登月这个事情,就是有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个必然的结果。不管别的国家怎么样,中国作为一个泱泱大国、科技大国,21世纪带领人类再回去月球,就是中国人。那么我想对未来中国50年,当人类最重要到太阳系探测的话,火星一定要上去的,这是人类到太阳系上很重要的里程碑,人类一定要去火星。
我觉得到底人类去火星的国家,现在假如叫我赌的话,我说是中国。所以我想再给中国20年、30年,那就不是现在这个局面了。因为中国发展太空科技是一步一个脚印,全部是独立的,这个是最难能可贵的。虽然现在有很多地方还是需要有很大的改进,比如嫦娥登月这件事,美国在登月之前,比如说勘测者号,基本上大概都是嫦娥要做的,当初并没有说要软着陆,现在绕、落、回,美国是送人,基本上也是绕、落、回。他不是探月小车,是人,也要绕、落、回,所以也要找登陆的地点。
但是现在月球很多东西中国人不需要顾虑,比如嫦娥的登月小车不需要顾虑一到月球上会不会陷到沙里面去。因为月球的沙好几米厚到20米厚,像地球上的流沙一样。当初美国探月的时候连这个都不知道,是不是东西落到月球表面马上会被流沙吞进去?像这些东西现在中国根据过去所知道的知识,已经不需要(担心)了。只要找到一个平的地方,送上去就可以了。
那么我讲中国在月球科技发展这方面独立,这个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要追。比如我一直说中国关于太空科技这方面,大概目前面临最大的瓶颈,就是火箭的载重的推力。中国包括嫦娥,包括神州神五、神六、神七月的都是长征3号,这次用的是长三丙,它的推力比一般的长三要多出两吨多。长三丙基本上11吨的推力,到地球轨道。登月送的嫦娥去月球基本上没有问题,假如要送人登月的话,那么这个力量就比较弱了一点。
美国要发展的火箭有两个,一个是载人的火箭,一个是载货的火箭。载人的火箭是火星1号,现在还再继续发展,25公吨,送到低地球轨道。载货就是130公吨。中国当时面临这个巨大的瓶颈,大概所有的火箭都在8.5吨左右,8.5吨和25吨比还是有一段距离的。中国2008年的时候宣布要发展长征5号,长征5号大概是可以到14公吨左右。
所以这方面我是想中国一定有这个计划,把火箭的推力朝25公吨载人这方面(推进)。载货的话,你要去月球长期蹲点,要在那边住一个月、两个月,不像以前一上去10几个小时、20个小时就回来。人跟货需要火箭的推力,那么就需要大非常非常多。
所以我是认为中国在火箭推力这方面,还是需要继续超前发展的。我想未来10年至少中国可以有20吨去低地球轨道。但是你想8.5吨、10吨左右,天工一号一件一件往上运上去也是可以的。比如美国在登月的时候,在60年代底火箭最高已经到达了130吨,那个是土星运载火箭。这方面是中国需要发展的。
另外关于探月方面,中国的嫦娥系列,嫦娥系列主要的目的大概就是要把月球的月岩取回来一些,大概几公斤。绕、落、回,把岩石带回来,这个当然是非常大的成就。主要的目的是把岩石带回来,中国有月球岩石,这个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情。
但是其实月球最有趣儿的区域是月球的南北极,月球有一块地方大概80%是永冻,永远没有日照。从月球生成40多亿年,从来没有照过太阳。所以那边的一些原始的水冰在那边,一些太阳风带来的太阳系的原始材料和一些科学数据,这是未来中国要送人的话,也是南北两极。
所以基本上创月这方面的话,美国是南极和北极,他先挑南极创。印度跟着美国创,也是南极创,日本当然也是希望创南极,欧洲智能一号当时没有创到南极,大概到30几度。中国主要的目的是绕、落、回,主要是把岩石拿回来。最容易的地方还是接近赤道。所以中国2009年3月1号创的地方是赤道,这次去大概主要的探测未来登陆点大概还是赤道。
当然,我是希望中国对月球的两极,探测月球的时候也要给一些恰当的注意。为了把岩石拿回来,这是一个事情。但是月球最科学的宝地,为了人类探测的地方,人类在月球能够居住的地方是南北两极,这个中国目前还完全没有对这方面注意。
绕、落、回这个系列,我想嫦娥二号、三号、四号,包括五号、六号可能对南北两极大概都不会有任何探测的动作。这个也是我对中国的一些期望、期许。
主持人:您刚刚主要是评价了一下中国,对中国探测月球的能力、水平的评价。您觉得对印度、日本、欧洲这些国家的探月水平又是怎么评价的呢?
嘉宾:日本的太空科技能力硬件当然是很强,日本的硬件能力很强,比如他的H2的火箭系列,印度在这方面也是急起直追,但是这些国家基本上还是没有创新。像一个艺术家一样,如果我要登高的话,我画的东西就是跟梵高的画学一学,拷贝一下、复制一下就不一样。
美国带给西方的一些(科技),包括日本、印度的探月,虽然他们也上去了,但是他们基本上是跟着美国跑的。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太空探月能力,这一点完全不能跟大家不可同日而语。中国是完全独立的往前走,中国自己想出来点子,然后怎么样实现,这是中国比较难能可贵的。
虽然起步刚开始慢,像嫦娥系列,中国这么久才到嫦娥2号,第二次探月。人类送嫦娥这种东西,有100多个探测器了。当然,去月球成功率还并不是那么高,大概50%左右,所以这是我们现在讲嫦娥2号还是有很多危险的,并且嫦娥2号上去,我觉得这一次跟第一次不一样,第一次是慢慢来,比如地球轨道在这边飞,检查了3天、4天之后才肯放行,然后到月球一检查好几天才进入轨道。这一次一上去就直飞。上去直飞轨道,也是中国在嫦娥1号上学到的,嫦娥2号马上直飞,中间不停了,不需要地球这边不停的检验。我想这就叫做艺高胆大,可以这么直飞过去。
这次直飞4天半左右,大概5天就可以到了,等于是平快车,还没有到动字头的,还不是子弹车。子弹车在1966年,美国的勘测者号上去,63个小时就到了,那就是子弹车,我找了老半天,大概是飞的最快的,就是1966年那个勘测者号,63个小时。月球在那边已经那么久了,40多亿年,早一点到、晚一点到都没有什么关系,安全第一就可以了。
智能者号是因为用离子推进的一种新的科技,用很少的能量慢慢来,飞了14个月、15个月才飞到。我觉得这些但是表现出中国在太空科技这方面学的很快,并且有中国自己发展出来的科技,中国自己完全掌握,不需要依靠任何人,这是中国最可贵的地方。中国有中国自己优秀的科学家、工程师想出来登月的探测理念和任务,这个跟日本、印度不可同日而语,我觉得两个不是同一个级数的东西。
主持人:因为老百姓最关心哪个国家更快会实现载人登月,您看来哪个国家能更快实现呢?
嘉宾:我觉得人上月亮,只要中国继续往前咨询中国的探月计划,我想21世纪登月的人类是中国人,我一直有这个信心。因为别的国家第一个没有这么大的雄厚的经济力量,第二个他们的太空政策可能不是独立的太空政策。所谓不是独立的太空政策是什么样的呢?美国做什么事情他们跟在后头一窝蜂做,美国一撤,老大哥一撤,怎么老大哥撤了?他们就变成手足无措了,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中国自己独立的往前一步一步走,我想到最后应该是中国人是21世纪登陆月球的人类。
主持人:有一个科幻学家阿瑟・克拉克在他一本著名的小说《2001太空漫游》这本书的续集里写到:中国宇宙飞船钱学森号会抢先登陆木星2号卫星欧罗巴。理由是中国综合国力提升,以及中国的体制和国家的意志使然。您认为中国的体制是不是在中国的太空竞争中也占德先机?
嘉宾:阿瑟・克拉克写《2001太空漫游》的时候,中国的经济状况跟现在不可同日而语。但是那个时候中国的两弹一新已经基本上出笼了,中国有很强的政治的决心,但是那个时候的经济力量,按照阿瑟・克拉克那个时候讲,认为中国可以用政治力量。比如说他就想钱学森号到木星欧罗巴,第二个卫星,其实NASA最想到那登陆,在太阳系里头,唯一一个能够可能有生命的、大型生命的可能就是欧罗巴。
欧罗巴即使是一个大水球,海洋大概有100公里深,在海洋上头有冰大概10公里到20公里厚。所以到欧罗巴探测,其实我们有一个探测计划已经成型了很多年,但是不幸被取消了,因为他是需要核能。太空船降落在欧罗巴的时候,要用核能的热量穿透这个冰,穿透这个冰要到10公里、20公里左右,才能穿透这个冰层到欧罗巴底下的海洋。
他底下的海洋不知道比地球深多少,因为欧罗巴离木星很近,有地热、液态水这种东西,可能海洋里头有很大型的生物。那么我想在太阳系探测里头,你讲木星的欧罗巴,大概是太阳系里,目前人类的科技力量几乎已经可以达到的探测的重要目标。中国如果制定能够去欧罗巴探测,就把阿瑟・克拉克《2001太空漫游》的预测,1960年出来(的书),给他100年,到2060年中国如果能够在欧罗巴探测,能够将来简直是不得了。
我相信太阳系除了火星之外,人类要登月另外一个星球,我想是火星当然是第一首选,因为不像欧罗巴那么远,因为木星还是太远了一点。火星距离地球最近,大概只有7千、8千万公里。那么人类要去我想肯定先去火星,但是去欧罗巴无人的太空船,假如说登陆,能够穿透10公里到20公里的冰层,能够到底下,有一个照相机可以看底下欧罗巴海洋里头的生物的话,那简直是不得了。
主持人:我们现在说一些其他的话题,航天技术的民用是收回成本的一个有效途径。有数据表明阿波罗探月几乎推动了美国之后20年的科技发展,科技技术的衍生产品在美国投入1美元就能赚回14美元。在这一点上中国做的并不是十分理想,能不能向我们介绍一下美国的经验呢?
嘉宾:这种延伸的科技讲起来是比较长期的,也很难说是我们在太空发展了哪些科技,马上可以用到民生。其实都已经大规模在用了,比如说现在最常用的就是开车时候的导航系统,现在大家用GPS,定位卫星做导航,在中国现在开始用了。
现在我们开车根本不需要找路,只要把地址一打进去,车就可以开到了。那么这是什么?这是天上有32颗卫星在那边飞,你在那边开车的时候,任何时候有4颗卫星在为你服务,你只要花个1000、2000块钱人民币,就可以买到这么一个方便的服务,4颗卫星在为你服务。这是太空科技很了不起的应用。
还有在阿波罗登月的时候,因为送上去的东西要轻、要小,把什么东西都变成微小化,要变轻。所以现在很多的东西,像现在的手提电脑、个人电脑这方面,这么小型的东西,现在都是经过这些材料,因为在太空上的需要,现在都转到民用这方面了。
有很多材料,我那些朋友在那边不停的到天上,也是做一些新的材料的科学实验,也是会有一些东西用到民用。比如说我们在太空站、航天飞机上做的一些金属材料的,有一个东西叫做金属玻璃的材料,现在已经在民用,作为打高尔夫球的第一号杆。在日本有的卖,一个大概1千美金,等于差不多5、6千人民币一根。
这个虽然比较贵一点,但是它的材料跟地面上没有办法比,地面上的科技是从天上把这些材料研制出来,才能够把这些高尔夫球的杆子做出来。
苹果决定把这个材料买去,因为材料的手感很好,所以他们想要这个材料做iPad、iPhone的壳,他们已经把这个专利买过去了。今年我看到觉得不得了,太空1995年、1997年还要很热烈的研究,在中国这方面的研究也是有了,中国科学院有好几位科学家也是做这方面(的研究),金属玻璃在太空这方面的研究。中国天工一号上去太空站,组装会有太空实验室环境,可以给中国科学家用。
这种东西要用长期的投资,转回到民用迟早一定会回来的,等开始回收的时候就不得了了。所以太空的投资刚开始是非常昂贵的,但是到最后都是会回收回来的。
主持人:嫦娥2号马上就要发射了,您有什么想对它说的吗?
嘉宾:像我们在太空工作这么久,一切以安全为最主要的考虑。因为嫦娥发射很着重于第一个发射窗口,晚上下午7点钟(的时候),其实他是下午6点59分57秒发射,因为他是一个低温液体火箭加上固体火箭助推器,大概再一个半小时就要灌注燃料了。到目前为止我看到的天气情况应该还是很好的,燃料一灌注进去大概就决定,如果没有任何别的问题的话,那么18点59分57秒点火。
这次发射窗口大概在1秒钟左右,就是要在57秒就要点火,主要是因为月亮跟地球相对的位置很快,在那个时候摆的位置对,这么一点火一上去的话,大概可以用最少的燃料到达目的地。如果差几秒钟的话,可能就差100公斤的燃料才能够追到月球。
我想发射窗口非常珍贵,一切当然是预祝嫦娥发射成功,像嫦娥1号一样,像神五、神六、神七整个发射的过程,我用的词就是都会像教科书般的完美。也希望这一次嫦娥2号发射是这个样子。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