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数码科技

全球地震增多:事实or错觉?死于地震的人增加(图)

www.sinoca.com 2010-04-16  腾讯



  自2010年1月海地地震以来全球6级以上地震分布图,未包括最新的青海玉树地震。图中标示的震级大小为中国地震台网测定的震级。

  自海地地震后,七级以上大震接连发生――  

  进入2010年以来,地震似乎成了全世界挥之不去的一个话题。先是1月12日伤亡惨重的海地地震,然后是2月27日的智利特大地震(8.8级)、4月5日的墨西哥地震,接着在4月7日印尼苏门答腊附近地区发生了大地震,4月14日,中国青海玉树又发生了7.1级地震。  

  今年1月底,还有人发现在美国宇航局(NASA)日地关联天文台(STEREO)拍摄的某些照片上,太阳附近出现了上千不明物体,它们的大小都与地球相当。  

  于是有网友说,“世界末日”就快到了,它可能是电影《2012》式的,也可能是电影《独立日》式的。  

  现在看来,《独立日》式的可能性已经被排除了。不明飞行物正在太阳旁列队准备袭击地球的想象已经被美国宇航局的专家扑灭:日地关联天文台的项目科学家乔・戈曼(Joe Gurman)出来辟谣说,照片中的“UFO”只不过是照片的压缩过程出现问题而产生的痕迹。  

  但是地震在增多的印象却在越来越多的人那里加强,一些专家也开始指出全球正在进入地震活跃期。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3月份对媒体表示,“地震是有周期性的,地震频发是因为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期”,与1940年代以前相比,现在的地震变多了。  

  不过地震学家们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并不一致。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地震学家保尔・艾尔(Paul Earle)指出,根据USGS的统计,平均每年会发生134次6.0到6.9级的地震,今年以来已经发生了40次,这与往年相比有点多,但这种状况的出现,是由于智利8.8级大地震之后出现了许多余震,计入这些余震后数字就大了。  

  从 2000年到2009年的数据来看,除了2002年和2008年没有发生8.0级以上之外,其他年份均发生了至少一次,2004年和2006年分别为两次,2007年多达四次。7.0到7.9级的地震,除了2006和2005年分别为9次和10次外,其他年份均在12次以上,最多的年份(2009年)有 16次。  

  1990年代的数据中,有6个年份没有发生8.0级以上地震,但是所有年份中7.0到7.9级地震均多于11次,有五个年份达到或超过16次,有三个年份达到18次之多。“我们不断接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询问:地震是否在增多。”美国地质调查局专门在网站上讨论了这个问题,他们写道,“尽管看似出现了更多的地震,但7.0级及以上地震的数量并没有什么变化。”  

  USGS进一步解释说,人们产生错觉的一部分原因是,过去20年里,每年能够被确定位置的地震增加了。这种增加是由于地震台站的增加以及全球通讯能力的加强。  

  1931年的时候,世界上运行着的地震台站只有350座,到了现在已经超过8000座,它们的数据也迅速通过电子邮件、互联网和卫星传播。“台站数量的增加和数据时效性的增强,让我们以及地震监测中心得以更迅速地确定地震,也得以监测到早年间所记录不到的小地震。”他们写道。  

  全球每天地震50次  

  “早上好,洛杉矶。靠近加尼弗尼亚皮科里维拉的地方发生了轻微地震。”  

  “菲律宾明多洛岛发生6.1级地震。”“多米尼加共和国没有出现大地震。重复,没有地震。”“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发生大地震。”“苏门答腊发生大地震。”“幸运的是,最近发生在西班牙的地震震源很深,只在一大片地区造成了轻微的晃动。”  

  这是一个月来USGS在Twitter上发布的地震信息,随着地震大小的不同,语气有时严肃有时轻松。还有误报的情况,他们也要在这里做出澄清。  

  当然,他们不会将每次地震的信息都在这里发布――那样一来真的就成了“话痨”了。根据地震台网的监测,全世界平均每天大约发生50次地震。USGS的国家地震信息中心每年大约会监测到两万次地震的发生。实际发生的地震尤其是小地震的数量则远高于此数,据估计可能达到百万量级。“由于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环境和自然灾害与日俱增的关注,公众现在知晓的地震更多了。”USGS认为这是人们错以为地震增多的另一层原因。  

  英国地质调查局(BGS)也经常面临美国地质调查局遇到的询问。BGS表示,在1970年代,科学家在全球建立了标准化的地震监测台网,自1990年之后 5.0级以上地震的精确记录都在互联网上可以查阅到。“简单观察就会发现,世界范围内平均每年发生7.0级以上地震18次。”BGS在一份解释材料里说, “所以这些地震平均20天就会重现一次。当然这并不是说它们每20天就发生一次。”  

  他们继续计算:如果我们假定全球地震发生的时间是随机的,事件都是独立的,那么我们可以说今天发生这样一次地震的可能性是18/365,也就是0.05。换句话说,今天有5%的可能性会发生一次大地震。  

  不过,以上假定中“事件都是独立的” 在现实中可能并不成立。澳大利亚的地震学家盖瑞・吉布森(Gary Gibson)去年10月接连看到地震引起的海啸袭击南太平洋诸岛的时候说:“我无法继续说这些只是大的巧合,是吧?”但任何人都不知道那些地震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  

  去年10月7日菲律宾发生6.7级地震,几分钟之后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就接连发生7.6、7.8和7.3级地震。“不同寻常。我研究地震30年了,从来没见过这种状况。”吉布森当时说。  

  有少数专家认为,全球地震在近年确实变多了,比如美国密苏里州立科技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史蒂芬・高(Stephen Gao)认为,与197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中期的20年相比,过去15年里的地震更多了,并且原因不明。但更多的专家认为这不是事实,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地质学家拉蒙・安洛史密斯(Ramn Arrowsmith)近期的一番话也许具有代表性:“从我们人类的视角来看,由于我们相对短暂又不完整的记忆,和越来越先进的全球通讯,我听到更多的地震,它们看起来就像是更频繁了。但这很可能并不意味着全球的地震有明显增加。”  

  实际上,在2003年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形,当时许多人像现在一样以为地震发生得更加频繁了。在今年新一轮的担心中,一位地震专家说,如果未来六个月没有大地震,你再来看看,人们又会把这事儿忘到脑后了。  

  死于地震的人在增加  

  尽管地震的发生频率很可能并没有增加,但另一方面,地震中死亡的人数却的确在变得越来越多。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到2009年间因地震死亡的人数有45.3 万,比之前两个十年显著上升。  

  但是在统计学家看来,地震死亡人数的年际起伏非常大,这是因为地震要么不死人,要么死很多人。比如唐山大地震的死亡人数就会让1970年代总的地震死亡人数大幅上升。  

  不过总的来说,地震学家认为,地震死亡人数的增加是建筑造成的,而不是地震本身造成的。  

  同样是大地震,智利8.8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是海地7.0级地震的大约500倍,但是智利的死亡人数不超过1000人,而海地的死亡人数据估计有23万人。这一方面是因为智利地震发生在近海,地震的威力会随着距离快速减弱。“一个近距离的‘大地震’ 比一个稍远一点的‘巨大地震’的破坏力要大。”一名地质学家在近期的英国《自然》杂志上说。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原因,则来自于建筑质量。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地质学家罗杰・比尔汉姆(Roger Bilham)在2月份的一期《自然》杂志上撰文说:“在近期发生的一些地震当中,建筑物充当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角色。”  

  他认为,1999年以来发生在土耳其、台湾、苏门答腊、克什米尔和四川的地震表明,关键城市建筑的抗震性能被忽视了。这些关键的城市建筑主要包括三类:学校、医院和消防站。海地地震中太子港地区80%的学校都在地震中倒塌了,2005年克什米尔地震中的数字也与此相当。  

  他在早前的一篇论文中曾指出,人类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扩张缩短了破坏性地震的发生周期。“更多的城市建筑在了地震发生的路线上,其中的一些,比如太子港和东京还是首都,它们一旦遭到地震破坏,可能会让一个国家都陷入瘫痪。”比尔汉姆在新的文章中写道。  

  智利8.8级地震的震级位列历史大地震的第五名,它甚至“震歪”了地球自转轴8厘米,将地球的一天缩短了1.26毫秒。但是由于智利位于地震带上,历史上经常发生大地震――最大的9.5级地震也发生在相同的俯冲带上――智利建设了抗震性能良好的建筑物,所以伤亡被大大减少。  

  比尔汉姆还指出,加德满都、德黑兰、伊斯坦布尔、斯利那加(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首府)在抗震方面都需要引起注意,它们的建筑水准参差不齐。加勒比海北部和东部的大部分岛屿的安全与加勒比板块边缘的地震活动休戚相关。“未来的地震震动这些板块边缘的城市,不是会不会的问题,是什么时间的问题。”  

  “如果建筑物不建造成具有抗震能力的,那么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地震死亡人数的统计数字只会继续上升。”比尔汉姆写道。  

  “有时候5年之内也没有一次8级地震,而且是在深海俯冲带。在(2004年)印尼大地震与海啸之后这几年里,大陆地震活动明显增加。”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教授嵇少丞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我们最感兴趣的是能够给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影响的大陆地震。”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英国混合胚胎婴儿引发争议 一个父亲两个妈(图)
下一篇:盘点十种绿色动物:绿海龟从壳到内都是绿(组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