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数码科技

40年后海平面将上升7米 21亿人活在洪水中(图)

www.sinoca.com 2009-12-07  重庆晚报



▲昨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丹麦开幕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昨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揭幕,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讨论在2012年之后的减排行动安排,大会被认为是“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旨在为我们生存的地球开出“降温”良方。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挑战,本次会议异常“火热”。

  1.5万人参加

  据大会组织方提供的数字,全球约1.5万人将出席此次会议,其中仅媒体记者就多达5000人。由于会场接待能力已达上限,另有约1.9万名申请者无缘与会。如此庞大的规模史上罕见。毫无疑问,从7日到18日,全球目光将聚集在这里。

  此次会议将有19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其中仅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就超过100人,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总理温家宝。因此,会议期间的首脑级会晤尤其引人注目。

  开12天每天8个小时

  本次会议持续到12月18日,堪称最长的国际大会,12天的竞技博弈挑战的不光是各国代表的脑力,还有体力。从7日到18日,每一天从上午10点到下午6点,六个谈判会议将轮番登场,占据谈判代表的时间和体力。

  会议中心尽量不用瓶装水和纸张,也不会向会议代表赠送礼物或者文件包,将省下来的钱资助11名海外学生到丹麦完成硕士学位。

  40年后海平面上升7米

  在东道主国发表完致辞之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主席帕乔里博士被特邀发表讲话。帕乔里介绍了一些新数字:“全球变暖导致地球上的海冰,将在21世纪下半叶完全消失。”“海平面在2050年将上升7米”“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森林开采、海平面上升以及洪水易发地区人口增加等原因,预计到2050年全世界受洪水威胁的人口将增加一倍,全球将有21亿人生活在洪水中。”

  热点议题一览

  制定减排目标 将全球暖化幅度限制于2摄氏度,制定2020年前减排水平。

  资助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出资援助发展中国家,发展成低碳经济体。

  新协议及《京都议定书》前途 签署新气候协议,2012年后是否保留1997年签署的《京都议定书》。

  森林砍伐+新能源 热带国家少砍树,发达国家向全球提供先进洁净能源技术

  中国责任

  根据自身国情减排

  美国好莱坞大片《2012》中,导演把制造“诺亚方舟”、拯救人类的庄严使命交给了中国。无独有偶,在现实生活中,美国和欧洲的发达国家也一再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承担减排重任,遏制气候变化。

  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的态度自然也成为被关注焦点。先期到达参加会议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述了中国政府在此次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的态度和原则。解振华首先表示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以“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参与这次气候大会。

  他同时指出:“我们还有1.5亿人没有脱贫,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减缓气候变化、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等艰巨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控制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行动目标更表明了中国负责任的态度。同时,这也是中国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这些目标完全是根据自身国情而定的。

  评论

  美国恐拖后腿

  三方难达协议

  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虽然作出许多积极姿态,但在一些问题上其实尚有保留。美国国内迄今尚无相关减排立法,各种减排提案在国会中阻力重重;欧盟大部分国家近年来一直是最积极的减排倡导者,也是向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施压,要求其同意强制性排放限额的主力,但这些国家呼吁他国减排的调门越唱越高,被许多国际组织认为十分关键、不可或缺的、对发展中国家的环保援助却往往跟不上。

  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为顾全大局,在诸如减排目标等问题上,作出了不小的让步,体现出节能减排、共同维护地球气候安全的决心。但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较低,产业结构正处于农业化向工业化过渡的层级,经济的发展、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势必导致碳排放量的剧增,如果因环保减排的需要,而过多牺牲发展速度,并导致民众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甚至出现下降,将引起广泛不满和强烈反弹。

  正因如此,潘基文自己也坦承,达成协议是一回事,落实协议成果,真正实现减排目标,则又是另一回事。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表兄妹不能结婚被网友指是20世纪的最大谎言
下一篇:国家地理十大太空发现:古老粒子大过星系(组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