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7月22日苹果公司公布了截至6月27日的财年三季度财报,凭借新款iPhone(手机上网) 3G S的热销,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仍然取得了15%的利润增长。但就在财报公布前不久,苹果发布《2009年供货商社会责任进展报告》,自曝其多家中国代工厂存在克扣员工加班费等问题,而对于近日富士康员工自杀事件,苹果也干净利落的发表声明,要求所有的供应商以尊严和尊重对待每一位员工。
事实上,苹果自曝家丑并非首次。仅就苹果与富士康而言,早在2006年,苹果就对富士康剥削劳工案进行了调查,虽然最终未发现富士康存在雇佣童工及强制加班的行为,但仍然对富士康员工居住环境恶劣等问题表达了不满。而在此次发布的《2009年供货商社会责任进展报告》中,苹果则指出,2008年生产iPhone与iPod的83家中国代工厂有45家未支付员工加班费,23家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目前苹果已要求中国代工厂调整措施,确保员工正当收入。
谁都知道这些中国代工厂背负着“血汗工厂”的骂名,姑且不论中国的地方政府为什么能够容忍这些工厂的存在,却由苹果这个“外人”来替中国的工人申张正义?表面看来,是因为CEO乔布斯是一位有责任心的企业家,苹果是一家有着严格社会责任标准的知名公司,它当然绝对不会容忍任何一家代工厂损害苹果的声誉和利益,从而间接保护了中国工人。
如果遵循这样的逻辑,那么我们应对问题的解决之道就是呼吁中国企业应该具备社会责任感。是的,当代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确实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已经由注重产品质量(ISO9000产品质量认证系列)到注重环境质量(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系列)再到现在强调生活质量(SA8000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认证系列)的发展阶段。任何一家中国企业要想融入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并分享全球化的红利,某种意义上,同时具备这三种认证是最基本的门槛条件和敲门砖。因此,长远来看,呼吁中国企业具备普遍的社会责任感和建立全面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确实能够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但问题的症结在于,为什么是苹果这样的跨国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凌驾于中国企业之上,而不是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标准去指导苹果,哪怕是富士康这样的世界500强也概莫能外?
最为关键的原因是,凭借品牌和技术的优势,苹果这样的跨国公司具备了在全球范围内的要素整合能力。而产品内分工这种新型国际分工方式的发展,则是苹果实现其要素整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产品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本质上是跨国公司利用全球规模经济,在多国或多区域实行高度专业化分工,协调形成一体化国际生产,最大限度追求全球资源整合效率的结果。
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将全球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设计、开发、制造、物流、营销、销售、售后服务等)打碎分解开来,根据各国的要素禀赋结构,在空间上分散分布在不同国家,从而形成以产品内分工为主要形态的全球分工网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处在一个碎裂的世界)。而在这个网络中,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其自身的要素禀赋结构的限制,尽管也在这种分工中获取了一定的财富效应,但却始终处于分工的外围,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具有较强的依附性。更为糟糕的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往往在整个分工网络中承担加工组装和制造的角色,不仅获取的利益有限,而且最终会被锁定在落后的状态。
一个经典的案例是苹果第五代iPod的分工网络和价值分割体系:苹果第五代iPod产品总价值299美元,共有451个部件,其主要分工网络和价值分割体系包括销售、资源整合、硬盘制造、显示器模块、芯片、存储器、组装等众多区段。其中,组装在中国完成,中国得到近4美元,而苹果不生产它却得到了80美元,超过了其他整个价值链的总和。
因此,苹果的iPod和iPhone都是世界性的产品,它们价值最大的部分就是设计和概念,这是至关重要的,而放到哪生产却是无关紧要的。也正是因为如此,苹果就可以随意的对它的代工厂指手画脚,即便是自曝家丑也无关痛痒。
反观绝大部分中国企业,竞争力来源除了劳动力还是劳动力。难道它们不希望创造世界级的品牌和支配世界的技术创新?但可悲的是,我们没有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政府也往往给企业施加过高的就业压力。那还创新干吗?找几个廉价的打工妹打工仔就解决问题了,还能赢得政府的赞许,何乐而不为?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