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体育竞技

专家:北京有200高尔夫球场 一个能建百个足球场

www.sinoca.com 2014-07-20  新京报


  【政策链接】

  2013年2月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足球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独特的综合教育功能,各级各地体育、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抓紧抓好校园足球活动。

  2014年年3月

  教育部组织开展中小学校园足球工作专项调研,重点包括学校足球教学、课外活动和课余训练、比赛的情况及计划;学校足球师资配备、培训和足球场地、设施、器材情况及计划;校园足球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困难与下一步工作设想和政策建议等。

  日前

  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做好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2015至2016年,北京市中考体育考试将逐步提高考试项目的选择性。其中,2016年起,北京中考将在篮球运球项目测试的基础上,增设足球运球和排球垫球两个项目,考生可从中“三选一”。三大球将纳入北京的中考科目。

  ■ 区县政策

  延庆

  首个校园足球覆盖方案发布

  今年5月份,延庆县教委和延庆县体育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校园足球工作的实施意见》,这是全国首个校园足球全覆盖方案。即日起,延庆县将按照 “小学生每人一球,中学生每班一球”的标准为学校配发足球,未来3至5年,基本实现“人人能踢球、人人会踢球、人人爱踢球”的目标。

  朝阳

  足球纳入中小学体育教学课表

  7月份,朝阳区教委表示,今年9月,《青少年足球运动》将作为地方课程,纳入朝阳区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课表。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三的所有学生都将学习足球课程;各校的课外活动中,足球也将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三年,该区中小学将普及足球运动,校校都要建男、女足球队。

  石景山

  开展校内校际“三大球”联赛

  而石景山教委则表示,该区在2012年将传统的“三大球”带进校园,要求石景山区所有学校都要开展足球、篮球或排球课程。同时,该区各校校内、学校之间也要开展各种形式的“三大球”联赛。

  东城

  34所小学成为“三大球”网点校

  今年2月份,东城区34所小学正式挂牌成为“三大球”项目网点校。东城区为足球、篮球、排球三个项目分别设置30万元的专项发展经费,力争用2至3年时间在全区小学普及三大球项目和赛事。

  ■ 典型学校

  康庄小学

  足球成标配 近视率下降

  “在康庄小学,足球是人手一个的‘标配’。”北京市延庆县康庄中心小学(以下简称康庄小学)校长纪桂武说,学校从2009年开始推广校园足球运动,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自己的专属足球,可以在课间练习颠球、荡球、头顶球。

  康庄小学是延庆县惟一一所校园足球品牌学校,2014年被北京市批准为足球传统项目学校,是教育部校园足球重点关注的学校。

  纪桂武说,2010年,学校把足球纳入到体育课里,每天的体育课上都有15分钟的足球训练。低年级以足球游戏为主,中年级以个人技术为主,高年级以战术配合为主。十几个班级之间每周开展循环赛。2010年5月,学校聘任国家A级教练员邓广忠为总教练。

  2010年4月,康庄小学还编排和设计了一套足球韵律操,每天的课间操时间,近350名学生涌入操场,与足球共舞。

  纪桂武说,学生们锻炼足球后,最明显的是近视率与肥胖率年年下降,近视率目前20%,肥胖率10%左右,远低于北京市小学生的平均水平。

  北京十八中

  足球人才一条龙培养

  无论是平时上课还是放寒暑假,来自方庄教育集群不同学校、各个年龄段的足球少年,每天都会挤满十八中的操场踢足球。

  方庄教育集群内的学校足球教育目前已经形成“一条龙”链条。据方庄教育集群牵头人、北京十八中校长管杰介绍,目前该集群师资由教育集群以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引进专业俱乐部的教练,来自不同学校学生的训练时间由教育集群整体调配。

  据介绍,教育集群打通了校园足球人才成长的通道。从方庄的12所幼儿园抓起,给每所幼儿园开设足球课,遴选出的佼佼者升入芳星园一小和二小,继续接受专业俱乐部的课后训练。小升初时,十八中会以足球特长生招收一小和二小的小球员。初中阶段,走职业之路的球员将会选择进入职业俱乐部梯队;走上学之路的球员则会在北京十八中和俱乐部的共同培养下,完成中学阶段的学习,并以突出的足球特长进入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重点高校。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金正恩看朝鲜国足考核比赛 国家队12:0狂胜(组图)
下一篇:德国队乐极生悲 竟摔坏世界杯冠军大力神杯(组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