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体育竞技

顶撞袁伟民 少将女排队员陈招娣故事曾被写入课本

www.sinoca.com 2013-04-01  凤凰网


  2006年7月13日,前中国女排主力队员陈招娣晋升少将军衔。接过任命书,换上少将衔,这位从体育界走出来的第一位女将军露出了甜美的微笑。

  1955年,陈招娣出生于美丽的西子湖畔。中学时代的她,就崭露了运动天赋。在一次杭州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跳高比赛上,她出色的弹跳力给省队教练留下了深刻印象。1970年12月,浙江女排组队,11名新队员中,年仅15岁的她名列其中。从此,陈招娣把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中国排球事业。

  1971年4月,陈招娣从浙江省女排被选调到北京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青年集训队。

  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北京体育学院,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训练条件,都不如当时的浙江省队。浙江队是1元8角钱,而学院的伙食费每人每天只有1元钱,而且都吃面食、大锅菜。生在杭州、长在杭州的陈招娣,怎么也不能适应北方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整天吃不香、睡不好,吃馒头等面食就像南方人吃点心,吃两口就饱,吃完了就饿。没过多久,她就患上了严重的贫血症,血色素比正常人低了许多。每次训练之后,她觉得特别的累,一个简单的动作下来,常感到气不够用。遇到强度大一些的训练,完成起来就更加困难,长跑训练经常是全队倒数第一。

  吴中量教练发现了陈招娣的“异常”,找她谈话时,既没有批评她情绪不高,也没有说她训练不好,而是问她吃得怎么样?休息好不好?训练安排合适不合适?这几句话,就把她的眼泪“问”下来了。陈招娣回忆说:“当吴教练得知情况后,首先向我道了歉,说他对我关心不够,然后安慰我不要着急,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不要背包袱等。当天,吴教练就去了食堂;请他们设法给我加餐增加营养。训练上,教练专门为我制订了训练计划,调整了训练量,还给队友们讲了我的情况,伙伴们都来关心我、帮助我。”所有这一切,使陈招娣的精神从未有过地振作起来,身体尚未完全恢复,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训练之中。

  对日益辉煌的中国体育来说,前中国女排的这些故事已成经典。 作为“女排精神”的一个载体,陈招娣“三进三出”的故事很有代表性,也体现出了她倔强的鲜明个性。

  入选初中语文课本的《苦练》一文讲述的就是陈招娣的故事:

  暮色由淡到浓,不久就黑下来了。馆里灯火通明,姑娘们刚刚练完球,汗水湿透的衣衫紧紧地贴在身上。白色的排球撒满一地,姑娘们正弯腰捡拾着。

  “谁还想再加练一点?”教练袁伟民冲着这群疲惫不堪的姑娘大声问道。

  训练一天,队员们早已精疲力竭,谁还有力气加练呢?见没有人响应,陈招娣就回答说:“那我加练一会儿吧!”

  加练的内容是―――起15个好球,即要先摸到场边的铁丝网,然后跑到3米线滚翻救球之后再跑回去摸到铁丝网,跑回来重新开始……

  “接到第九个球时,我腿都发软了,看球都两个影儿了。我想,是我自己主动要求加练的,表现该算挺好的了,现在练得累了,也该让我下来了吧。嘿!没想到不让我下。”陈招娣说:“按理说,起15个好球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那天的训练强度本来就很大,人已经练得很疲惫了。在接到第九个球时,实在跑不动了。袁指导的球一会儿扔这儿,一会儿扔那儿,满场飞,我实在受不了了,就喘了口气,没去救球。袁指导一看我没去,就扣除我一个好球,本来完成9个,现在扣一个还剩8个,我想,你扣就扣吧,累着呢,还没喘过气来呢,就没去救球。就这样8个再扣一个剩7个,最后扣没了。我气得说,‘反正是我主动加练的,我不练了行不行。’说完,我抱起衣裳,转身就往外走,那样子可能挺气人的。”

  顿时,馆里气氛有些异样。其他队员都在一边看着,不知如何是好。袁伟民说:“你今天走了,明天第一个练你。”

  走到门口的陈招娣停下了脚步。她回忆说:“这么走了也太掉价了,感觉特别没面子。不行,还是得回去重练,我一定要起15个好球给他看看!练着,练着,真的是受不了,又转身走了。最后第三次回来,心想,豁出去,管他呢,死就死吧。”

  陈招娣终于以惊人的毅力,接了15个好球。

  第一次夺冠,女排队员们泪如雨下。“我们感觉眼泪都在那次流干了,结果第二次夺冠时,眼泪又都控制不住。”陈招娣说:“预赛时,我们输给了美国队,要夺冠就必须三比零赢,每一场都是三比零,而且别人还不能做‘手脚’,否则我们进不了决赛。大家情绪都非常低落,觉得没希望了,那时真是极度悲伤,泪水直在眼眶里打转。袁指导不准我们哭,谁也不准哭。当时是在去利马的路上,我们坐在汽车里,袁指导就在车上一个人一个人地做工作,从前走到后,他从来不晕车的人都晕车了。所以那次夺冠真是非常不容易。”

  1982年世锦赛后,陈招娣、孙晋芳、杨希等五名老队员退役。1983年,中国女排在亚锦赛中输给日本队、第二年就是洛杉矶第二十三届奥运会,陈招娣又被招回,协助教练工作。在此次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夺得冠军,如愿以偿的实现了“三连冠”。1989年初,中国女排重新组建,国家体委借调陈招娣为女排领队。为“夺冠而来”的她,感觉到了新老女排队员的差别。有的大学开始免试招收队员。因此,有的队员说不打球就不打球了,上大学去了。将军很有感慨地说:“那时,我们如果从国家队回到地方,就会觉得很掉价。可她们现在不这么想了,其实她们比社会上那些青年还是吃了很多苦,你觉得她做得不够,她自己觉得已经付出很多了,而且她们遇到困难会找台阶下,会选择回到省市运动队里,不用那么苦,活得也挺轻松。”体坛在走向职业化,“老冠军”,遇到了新问题。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NCAA精英八强战现足球式惨烈断腿 队友吓哭(组图)
下一篇:郎平动情回忆与陈招娣夺冠往事:我们来世还作队友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