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在参与”变成了“必须参与”。
当“重在参与”被理解成“必须参与”时,悲剧就不可避免。这是刘翔的伤痛,也是我们时代的悲哀。为了中国田径界的政绩和利益,他只能拖着那条伤腿,硬着头皮出战。此时的刘翔,在把他推上赛场的那些人心目中,早已失去了一名运动员的尊严,沦为某种工具。
刘翔永远都是领导重点“关心”的对象。
另外来自高层的“关心”为刘翔造成了巨大的心里压力。伦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领导说,伦敦奥运会上的奖牌总数与北京奥运会相比,“假如我们的金牌数量少了几枚,老百姓就会骂我们”。刘翔是夺金热点,自然也是领导重点“关心”的对象。
刘翔被要求更快,更高,更强。
对刘翔期待的不仅仅是金牌的数量,还关乎田径项目的集体尊严。每逢国际大赛,派刘翔出征成为获取金牌的必要保障,这其中重中之重是奥运会。有了雅典奥运会金牌的不俗成绩,此后的奥运自然要更上一层楼。
刘翔面对媒体总是:“还好吧,还好吧”。
因为一枚金牌,他与其他选手不同,刘翔心里的巨大压力很难释放,他不敢对亲人说,对教练讲,怕他们担心。把伤脚泡在冰桶中,面对发问,他只能说“还好吧,还好吧。”
因为他承载了太多的“爱国主义压力”。
尽管取得过成功,或者也许正因为这种成功,中国也在激烈争论它是否过于执著追求金牌,由国家资助的体育体制是否残酷过时,中国运动员是否承受了太多压力,国家尊严是否常常演变成民族主义?已经被奉为民族英雄的刘翔其实就是承载了太多的“爱国主义压力”。
刘翔成名后就遭到了“绑架”。
可以说刘翔是遭到了绑架,国家荣誉绑着他,金钱利益绑着他,媒体绑着他,观众绑着他,伤病绑着他。他拥有财富、名声、万千粉丝的追捧,但他惟独缺少最重要的一样:那就是自由。
“翔之队”对他的吃喝拉撒保护的密不透风。
刘翔拥有全世界一流的“翔之队”,对他的保护密不透风,他们熟悉刘翔的生活习惯,深知刘翔的日常情性,由他们为刘翔服务不仅方便,且得心应手。对于刘翔训练之余生活上的安排都可谓是面面俱到,细致入微。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