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篇:叶诗文、孙杨的诞生过程
中国游泳两位天才的冒出,特别是16岁的叶诗文远远将世界纪录抛在后面,这催生了国外媒体的酸葡萄心理。实际上,孙杨和叶诗文,只是中国庞大的青年化培养体系的分母之一。
按照许琦的说法,中国游泳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就加大了对青少年的培养,每年举行两次超过100人的全国青少年大集训,为期1到2个月。北京奥运会至今,中国游泳队已组织过9次全国范围的青少年集训,一些好苗子开始显现。而在选材标准上,中国队也开始与国际趋势靠拢,现在,中国男运动员从身高上已和欧美选手十分接近。男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比赛就是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四个平均身高1米90的中国小伙子,在伦敦让世界金牌。
内联只是基础,出国留学才是动力。2009年至今,包括张琳、刘子歌加油、孙杨、叶诗文、赵菁等国家队选手以及一批12岁至18岁的国内二三线苗子都有出国训练的经历,大批教练也获得了到国外学习交流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年轻而富有才华的教练,开始了探索游泳的道路,他们利用国外先进的比赛能力训练,再用中国传统的有氧耐力训练,终于成为一代大师级的人物。
朱志根,没有去澳大利亚训练前,孙杨2008年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亚军。2009年,18岁拿下1500米自由泳铜牌,他的训练能力强,技术扎实,为孙杨打造了合理有效的技术。而赶赴澳大利亚之后,丹尼斯非常强调的每划效果和比赛能力训练,却忽视超长距离的有氧耐力训练,忽视训练后的恢复。这个时候,朱志根就会果断地调整。而回到国内之后,他会根据孙杨的状态进行及时调整。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男子第一块奥运金牌,是中外优势的结晶
科技篇:背后的力量
为什么叶诗文的百米冲刺速度比罗切特还快,为什么1米98的孙杨能有如此好的转身技术。也许,科研团队能给你一些答案。
自从2001年中国游泳队陷入低谷的时候负责起国家游泳队的科研保障工作后,中国游泳队科研组组长陆一帆在中国游泳这个团队已经工作了11年。从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为罗雪娟夺金保驾护航,到如今为孙杨、叶诗文等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陆一凡见证了中国游泳大部分低谷和高潮的时刻。如今,他率领中国游泳队的十几人科研团队,以及地方队数十人科研团队,为中国游泳助力。作为重点保护对象的孙杨,除了国家队,浙江地方队也配备队医、生物生化和生物力学三位专职工作人员。所有科研人员都会详细记录孙杨在技术和身体机能方面的各项数据,然后传回后方进行分析,会诊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