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书豪刚入选NBA时,曾引起两岸许多华人的热烈关注,但热度却没有持续多久,因为他表现低迷,甚至根本没有上场的机会,被球队下放到低水平的赛事。
但是近来,不仅华人,整个美国都在三场比赛后被他掀动了。2月4日,在纽约尼克斯对战网队的比赛中,林书豪像往常一样替补出场却拿下全场最高25分外加5次助攻,盖过场上所有大牌球星。接着,两天后首次先发出场的他,在主力斯塔德迈尔和安东尼缺阵的情况下再次拿下28分,率队击败爵士。又过两天后,林书豪再以23分10次助攻的两双数据,率队赢得三连胜。
这股几乎一夜刮起的“林旋风”,不但令体育类媒体无法保持缄默,美国公共媒体也鼓起更大的嗓门加入惊呼,因为他们从林书豪身上发现了标准版的美国梦元素:在经济低迷的当下,这个身高1.91米、体重91公斤,如此接近普通人身体条件的球员,以源自信仰的热诚坚定追逐心中的梦想,经历人生的低谷后重新站起,成为球场上以最后一秒的绝杀击败对手的英雄。就连《福布斯》也发表文章,声称从林书豪身上学到了十项功课,其中第一条就是“当别人都不相信你之时仍然相信自己”。
好像很有道理,其实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听听林书豪自己是怎么说的吧:“最艰难的时候我真的想要放弃,对自己完全失去信心。我甚至躲在被窝里哭,我问神‘为什么你让我在这里’。神使我谦卑下来,学习他要我学习的功课,‘患难产生忍耐,忍耐锻造品格,品格生发盼望’。我亲身感受到,在困境中神每一步都与我同行,度过想要放弃的每一时刻。”
作为粉丝,我看过林书豪各个版本的访谈和录影,他家所在的城市和他所出入的聚会场所都是我熟悉的。他从未说过要相信自己,他最愿意与人分享的是“我相信神对我有一个完美的计划,他一直在预备我,我很清楚这就是他要我做的”。当然,《福布斯》的记者对此可以有自己的理解。
而台湾公共媒体最热衷提及的是“首位台裔NBA球员”,林的父母是从台湾去美国的第一代移民。大陆媒体则兴奋于姚明之后的黄色面孔,高呼“奇迹”,只要是黄的,一切已足够。
对于自己在场上缔造的一个个奇迹,林书豪说:“我也不知道我是如何做到的……我不去想场外的两万观众,上帝就坐在场边,我只为荣耀上帝而打球。”这样的经历想必令许多媒体的记者和编辑感到陌生,好像林书豪从一个有神的星球来到一片无神的土地,因此尽管林书豪不停地讲,却很少被转述出来,无论是以直接引语还是间接引语的形式。其实,林书豪所形容的情形你我并非全然不能理解,“如入无人之境”“如有神助”,所描述的感受庶几近之。即便真的完全无法理解,媒体不是也应该尽可能如实地呈现出来吗?
只要对方的言论不是反人类的邪说,即便不认同,也会如实报道,媒体以此树立了自己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值得反思的是,在这场跟风报道中,为什么一众媒体不约而同地屏蔽甚至曲解报道对象的声音和意见?媒体在现代社会的角色是否已经发生了严重偏差?记者什么时候开始如此大胆地根据自己的世界观和理解力从受访对象的话里按需摘录?
遗憾的是,曾经标榜客观公正的媒体,选择了只让黄皮肤的林书豪打球,不让黄皮肤的林书豪说话。很多时候,人们听不到,是因为人们不想听到。(作者:刘阳 资深媒体人)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