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确定林书豪或许可以引发的这场变革是否更胜姚明,但他之所以成为舆论的焦点、一种现象,首先因为他是黄种人。他够努力,他还算有天赋,这都是真的,但如果他不是一个黄种人,没有多少人会去理会他;那些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成为一名医生的家长们,不会记得他的名字。
他是一个美国人,以他这样的条件在美国比赛,他跟其他人没有沟通上的问题,文化也可以接轨。我们就要反过来想了,在NBA打球,在文化方面,尤其是球员,如果让中国本土制造的球员到美国打球,首先文化上、语言上能够适应,接着才能让你的技术发挥到你想要的程度,这一点上我认为姚明是一个典型范例,你要先跟你的队友得到交融,才能够成功。姚明是中国球员,虽然他不是美国人,但他对篮球的热爱,他的生活方式,以及那种愿意提升自己、愿意学习的状态,非常像林书豪这种状态。我刚才提到的是一种文化,我觉得我们可以从林书豪身上吸取一种培养方式,用来培养年轻的、很有天赋的、像白纸一样的球员,从林书豪的训练方式中可以提取成功之处。
对于强调“金牌至上”的中国体育圈而言,我们所奉行的举国体制就像一堵高墙,在成绩的趋使下将很多运动员的人生阻隔成了两半:因为需要从小便接受大量专业性的训练,因而这些选择了体育的孩子们就必须放弃自己的学习时间,转而走上一条“术业有专攻”的狭窄道路上。如此一来,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古训中,运动员自然与正规的“教育”擦肩而过。而相应地,我们国家现行的教育体系同样基于“培养尖子生”这样一种功利的目的上,对于各种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同样抱有一种恶意的歧视眼光。这样一来,那些从小便没有打好学习基础的体育生们自然便无法触及名牌大学那高高在上的门槛,除非在体育方面功成名就之后才会被大学作为往脸上贴金的金字招牌“破格”录取。看看现在那些被特招进校的体育明星究竟有着何种背景,这岂不是对中国大学体育的莫大讽刺吗?
没错,在中国,体育与教育是两条平行发展的直线。两者没有交点,并且彼此相互抵触,最终造成了目前运动员与优等生之间绝对的矛盾。中国的“哈佛”何时能出一个顶级的运动员?够呛,我们的学生都忙着高考了,哪有时间练体育?中国篮球何时能出一个顶级的小个子球员?也够呛,我们只懂得培养姚明这种有天赋的球员,哪有时间考虑小个子的梦想?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