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最热的足球新闻不是国足,不是卡马乔,而是北京地坛小学足球队以0比15不敌俄罗斯小学生的消息。在微博上,这则新闻连带着它的配图,被网民们疯狂转载,热度堪比酿造了曼联“惨案”的曼彻斯特德比。人们按捺不住地痛心疾首:我们的孩子又输在了起跑线上。 新闻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两国孩子体格上的差异。与既定印象不同的是,这一会,人高马大的是中国孩子:身高比对手高了足足一个头,胳膊比人家腿还粗。个头上看起来像是中国孩子“以大打小”,但过程和比分却体现出一边倒的“业余打专业”。只比了二十分钟,中国的孩子就气喘吁吁,跑不动了。 事实上,比悬殊的比分更让人心寒的,是我们在面对这个比分时,所表现出来的众生百态:看客们直呼“打出这样的比分简直丢人”、“中国还是取消足球这个项目”;紧接着向该俄小学队挑战的越野队,赛前开了半个小时的动员会,校长声称“一定要赢回来”;教练在场边不停呵斥场上的孩子“你踢的什么玩意,会不会踢”;其他地区的小学纷纷约战,声称自己的队伍绝对不会输…… 在地坛小学0比15惨败后,第二场越野小学挑战俄小学生队的比赛,有多家京城媒体亲赴现场报道,甚至有专业媒体在微博上进行全程文字直播,前国脚郝海东等人及时点评…… 0比15,正如俄方教练所言,我们对于这个比分,太过于敏感了。所以一场超低规格的比赛,能够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在中国体坛炸开了锅。 不管我们平日里表现出来对举国体制、金牌体育有多么的痛心疾首,但潜移默化中,争金夺银的概念早已在骨子里深深扎根。一场小学生之间的足球比赛,需要这么兴师动众地进行赛前准备会――我们,根本就输不起。哪怕只是小学生之间的体育比赛,也在拼命追求成绩。 我们和“成绩”的关系,多么像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女人和一个魅力四射的丈夫的关系。随时随地可能被甩掉,所以每天处心积虑地往脸上涂上日霜眼霜防晒霜,一直涂到脸上所有毛孔都被堵塞为止。 厚重的化妆品可以装饰出精致的脸蛋,却会毁了皮肤;奥运金牌可以堆砌出一个“体育大国”的假象,却掩盖不了本国青少年很少参与体育的现实。不管是否名副其实,地坛小学好歹是足球传统学校,学校还肯花心思让学生接触足球。还有成千上万的学校,恐怕连给孩子踢球的场地都没有。 仔细想来,中国的青少年,从来都是“被迫”与体育有着一定的联系。我们中的一部分“被迫”靠体育吃饭、生存;而剩下的大多数,也是硬着头皮为了升学、考试而和体育打交道。这两种不同的运动状态,就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体育形式。 作为运动员组装生产线的中国体校,为中国体育制造着一代一代的夺金机器。“一将功成万骨灰”,在杨威、邢傲伟的身后,是成千上万的“张尚武”。 而对于剩下大多数按部就班进行文化学习的孩子来说,进行最多的体育活动,就是全国统一的广播体操。每天十分钟,应付性伸展一下,连热身的状态都没有达到,就草草的回教室继续苦读了。即便有无处安放的荷尔蒙,也都奉献给了网络游戏。 一边是政绩体育下的不择手段,一边是高考独木桥上的体育靠边站。这种极端的两极分化,正是典型的中国式体育。 我们没有体育精神,只有神经了的体育。孩子们大比分输球一点都不丢人,丢人的是神经了的中国式体育。(陈清扬/文)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