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球越过门线足足有几英里,怎么能不算进!”赛后的媒体工作间里,早已乱成一团,一群英格兰记者,用愤怒的语气,夸张地抱怨。
无独有偶,在随后阿根廷队与墨西哥队的比赛中,误判再次倾斜了比赛胜负的天平。阿根廷队的第一个进球,当梅西传球的一刹那,特维斯明显处于越位的位置,但裁判还是判罚了进球有效。之后,落后的墨西哥队越打越没心气,一场本该势均力敌的较量慢慢地变成了阿根廷队的独角戏。
也许,这个世界很难有完美。南非世界杯开赛以来,最刺激眼球的两场1/8决赛,却因人为的严重误判,留下巨大遗憾。
在后卫的包夹之中,兰帕德用尽力气,把球挑向球门。皮球砸中门框下沿,反弹入网。从卡佩罗到兰帕德,都在为这个扳平比分的“进球”欢呼雀跃。且慢――裁判没有任何表示。这个球,不算进!
到底进还是没进?赛后的回放系统,可以清晰地显示,皮球越过门线至少有十几厘米。不难判断,而且没有一点争议――这的的确确是个好球。可无论当值主裁拉里昂达还是边裁,都没有任何表示。
此情此景,很容易让人想起44年前的一幕。1966年的世界杯决赛,东道主英格兰队90分钟内2比2战平联邦德国队,加时赛中,赫斯特一脚劲射,皮球击中门楣后砸在球门线附近弹出,助理裁判示意皮球整体越过门线,英格兰队由此击败德国队捧起金杯。这粒“幽灵进球”,成为世界足球史上一桩最著名的悬案。
这一回,受害者却换成了英格兰队。如果能在上半场扳平比分,英格兰队必定士气大涨, 卡佩罗也不必冒险用乔・科尔换下中场球员米尔纳。谁能笑到最后,很难说。
怪主裁?可按照规则,边裁没举旗示意,没有理由判进球有效,何况他的位置离球门很远。怪边裁?他和德国队最后一名后卫平行,站位没有问题,可离底线还有一大截 ,实在太难兼顾……
很多人说,是裁判毁了一场精彩的英德大战。可裁判,并不是神。仅靠肉眼,在瞬息万变的球场,谁能保证一定不出偏差?明察秋毫,那只是人们的善良愿望。
如果说当年,赫斯特的进球悬案,受制于转播能力和技术手段,的确很难判断。可44年过去,类似的问题仍然还在困扰世界足坛,怎么说得过去?
这两场惊天误判,也引出一个老话题:近几年来,要求增添球门鹰眼系统、引进门线裁判的呼声越来越高。可国际足联却始终置若罔闻,在他们看来,采取这样“高科技”的做法,会影响场上裁判的权威。不过,在现代足球快节奏的攻防背景下,3名场上裁判,已经越来越无法适应。相比于很多项目,足球项目的场地最大,裁判数量却最少,科技含量最低!
如果说,联赛中的误判还能有机会去弥补,类似世界杯这样重要的赛会制大赛,输掉一场就只能打包回家,怎么弥补?英格兰队和墨西哥队就这样被淘汰出局,实在太过于残酷,如何让人心服口服,裁判的权威又如何能得到保证?国际足联是时候考虑变革了。难道要容忍这样的错判,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毁掉一场经典大战的,不是裁判,是制度。但愿,不会有下一个兰帕德,不会有下一个英格兰队。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