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去上海时是公公来带宝宝,但因为丈夫和公公总吵架,不久公公就回去了。然后让我妈来带,我去工作,但我妈腿脚不便,没多久也回去了。”自此,雨妈只能辞职在家带孩子,丈夫一人在外赚钱养家。
“每天从早上7点到晚上8点都只有我和宝宝两个人在家,觉得很没安全感。”而且,随着孩子越来越大,需要花销的地方也越来越多,“一罐奶粉几百元,一个星期就要一罐。”雨妈说,那时生活非常拮据,丈夫赚的钱刚好够花,连房租钱都攒不了。无奈下,他们选择了把小雨送回了老家。
雨妈说上一次回去见小雨是五一劳动节,再上一次是清明节,除了法定节假日,他们几乎没有时间回去,而且“回去要路费,不舍得”。
因为没能攒够钱举行婚礼,雨妈和雨爸至今未领证,他们正在努力存钱,打算换套大点的房子,从老家接回小雨,再考虑婚事,“到时候我们要办一场一家三口的婚礼。”
谈及这一年多的养娃经历,雨妈说:“最主要还是心疼孩子,我们什么都没为他准备好,却带他来到了这个世界。而孩子爸爸明明可以像别的男生一样,上上班,打打游戏,现在却每天都要顶着压力赚钱。”
专家:大学生子要理性思考、认真规划
北师大校医院的负责人在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曾说:“现在在校结婚生子的研究生数量稳中有升,在校研究生也已经被纳入到学校的计生工作中。”
而2013年《长沙晚报》对长沙岳麓区大学城的大学生怀孕现象进行了调查,在2012-2013学年里,共有60名在读大学生办理了生育证,每千名在读大学生中就有一名女生怀孕办理生育证。且数据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而这仅是浮在水面上的数据。
华南理工大学计划生育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大学生在校期间怀孕,必须要凭结婚证到校计生办进行登记。”因此,一些未到法定结婚年龄,无法领证的怀孕学生往往选择了秘而不宣,而这些“隐形”的大学生妈妈才是怀孕大学生的主体。
对于大学生在校期间怀孕现象,专家们也是褒贬不一。
“自古以来都是‘成家立业’,先成家再打拼事业,我觉得在大学期间能解决婚姻大事挺好的。”情感两性作家陈保才告诉澎湃新闻,他个人比较提倡早婚早育,“如果能在大学阶段找到携手一生的伴侣,说明这个学生情商高,有本事,有魅力。”
陈保才表示,现在社会上太多年轻人都把精力投入到事业中,只有在闲暇时间才能抽出时间谈恋爱,有时甚至都不会恋爱,造成了许多情感危机。“我处理的情感问题中,大部分都是大龄剩男剩女,有的甚至36、37岁还在相亲”。
此外,陈保才还提出,现在晚婚晚育,造成孩子出生后祖父母年纪太大,无法照看,而父母30岁左右正处于事业上升期,更是舍不得工作,只能花钱请保姆。“现在三代同堂的家庭都不多,四代同堂的更是少,缺少亲人的陪伴,其实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好。”
但他也提醒,大学期间生子必须有三点前提:一是学业稳定,未来工作有保障;二是两个人感情稳定,对未来有计划;三是父母支持。
上海市妇女干部学校副教授周美珍认为,大学生子如果建立在理性选择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无可厚非,但目前现实中很多大学生怀孕,其实都糊里糊涂、不负责任。“他们不是经过计划的,而是在性开放、性随意的情况下发生了意外,没想好就冲动地把孩子给生下来,一辈子被毁了都不知道,对事业更是一点儿帮助都没有。”
对于大学生结婚、生子越来越多,上海市政法学院社会学专家章友德认为,除了一部分是由于性观念的开放,另一部分原因是基于目前的社会环境,女性为了更好地协调生活和事业而做出的选择,“在就业市场上,女性尤其是结婚未孕的女性仍存在劣势,工作前先结婚生子,是她们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的结果,是成熟理性的。”
章友德曾经带过的研究生,也有不少在读研期间结婚生子,他说自己在理解的基础上表示支持。但章友德也提出,目前大学教育还以传授知识为主,学业和生育之间存在着对立的矛盾,这也是大学生生子引起争议的原因之一。“其实大学除了传授专业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生活,如何处理未来会面临的家庭、婚姻等问题。”他认为,读者在讨论大学生生子的同时,还应该思考一下大学教育,二者是否真的无法协调?又该如何协调?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