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步:煽风点火找人当“托”忽悠老人
搞了三次活动,老人的兴趣极大地调动起来了,双方相互感觉到比较“信任”后,组织方会进一步提升活动参与度。面对上百名老人,组织方会选择比较好“说话”的老人进行针对性工作,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病症以及使用产品后得到了很好的治疗,最后给这些老人一些回报。这些人无形中成了组织方安放在群众当中的 “托”。
在推广或出售商品的关键时候,组织人员会不停向这些“托”暗示,还不知道自己变成“托”的老人,开始向别人讲述自己身患血压高、糖尿病、关节炎等,这些病在场的老年人大多都有,会立即引起大家的共鸣。然后,这些“托”接着谈使用产品后身体如何改善。此外,有的时候组织方的工作人员还会直接当“托”,现场讲解这些产品治好谁的病,又是如何把一些常年无法治疗的老病给治好的;有的时候组织方直接花钱从外面买“托”现场说法……就这样,一场包治百病,无所不治的推销会展开。
70岁的张花老人是一家国企退休职工。她告诉华商报记者,当时她站在上百人的会场中,听到组织方和其他老人都在讲,再想想她本人也有这些病,多年受到折磨,听到产品真能治病,也就信以为真,特别想花钱买这些产品,“钱又不多,我看好病了,给孩子们也减轻负担”。
第3步:饥饿营销限量送东西 收钱又退还
看到老人们“陷入其中”,组织方又抛出一招——“送东西不收钱”,即老人们先掏钱锁定看中的物品,领完东西还可以及时退钱,比如你要领1000元的物品,先交1000元,等活动结束时凭借付钱的编号,找组织方退钱。
面对组织方这样的噱头,张花老人掏了300元(准备看病的钱),要了饮水机、蒸饭堡等,果然,她走到门口时,组织方把钱给全部退了。为了加紧让参与的老人更放心地掏钱选产品,组织方称,“东西不多,是给更需要的老人的,大家不要乱领”。而看到张花的钱真的退了后,更多的老人相信了,争着拿钱进行押付、选东西,到门口后,组织方真把钱都给退了。
眼前的一幕幕让其他还没掏钱的老人更加心动,对组织方更是深信不疑,有人后悔身上没多带些钱。在这种饥饿式营销的刺激下,很多老人商议,等下次组织活动,多装些钱,那样就能多领些东西。
第4步:骗钱走人忽悠更多老人掏钱后不给退
元月18日,组织方宣称活动接近尾声,再送最后一批物品就结束了。很多老人们担心错过机会,回家后偷偷把钱准备好,第二天早早赶到会场交钱领东西。很多老人抢了几件甚至十几件东西,每个人心里都乐开了花。这时,组织方在门口称,这些物品都是公益性的,低价处理,不图赚钱,而是通过老人在网上好评后,国家进行专款补助。现在收的钱还不够物品本身的钱,自然就不能退钱了。
经过几天洗脑后的老人们深信不疑,心里还很高兴。等组织方称活动要结束,数十名老人都掏光了口袋里的钱。每个人抱着十几件保健品或仪器,兴高采烈往家里搬。有位老人往家送了三次,才将8000元买的一大堆货物送回家。
组织方为了逃离方便,在会场上,他们让老人短时间内挑选后,随后统一开门放行,让老人们往家里搬,当老人高兴地把钱掏出来,又高兴地离开时。组织方也会迅速收拾东西,离开现场。
至此,一场精心设下的骗局完美收官。据不完全统计,当天上午,约有一百名老人上当受骗,涉及资金20多万元。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