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泼水”事件后,每晚这里有了巡逻队,监督商家不要把桌椅放到店外、提醒顾客和商家注意音量,建议每天晚上十点打烊。但这些愿景和现实之间存在了很大的差距。
永康路之所以成为了外国弄堂,坊间还流传着一个故事。最早,几个法国人,在这里开设了画廊,大概想打造一块廉价版的田子坊,画廊开了没几天也倒了。但却由于这些法国人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纷至踏来,在这个路上开起了西式的简餐馆、日式拉面馆、台湾小吃店、英式酒吧、水手酒吧……
和上海别的地方的西餐店不同,这里的很多酒吧,给人的感觉就是几个外国的年轻人搭伙一起创业,所以一切都透着“不专业”的感觉,装修不一定细致但轻松自然、菜品不一定精美但便宜量足……所以很受年轻人喜欢。
很多人戏称,有钱的老外都去新天地和外滩了,来这里的多半是“外国屌丝”。所以这里路边基本没有什么名车,但却常停满了各式大龟小龟等文艺范的电动车和自行车,这里基本没有人会西装衬衣来,不过T恤上倒是经常可以看到各类令你想捧腹的简短标语。
改变就是这样慢慢发生的,就象那些开店的人从不会说中文到与弄堂口原住的老太太聊天一样,一切都会慢慢融合。每天夜里,这里都有行行色色地外国人涌来,他们颇象在大理、丽江碰到的那些“在路上”的文艺青年,他们没想过下一步走向哪里,只是很享受在这里放松的夜晚。
可能,去大理、丽江旅居,需要辞职,需要远行,需要文艺小清新伙伴,来这里,只要下了班扔了领带就行,他们会更喜欢这里的无拘无束,也可能,因为身在异国,没多少人认识,更没有人用传统世俗的判断标准来判断你是否优势,是否事业有成,是否有担当,是否有前途。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