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江其人
工作一年多开始还钱
吕江老家在天津宝坻农村,家中有几亩地,主要靠务农为生,家庭年收入3万元左右。在吕江老家农村,村里的孩子大多在初中毕业后就前往家附近的服装厂上班,但吕江父亲坚持让吕江好好读书升学,而吕江也不负众望,考上区里最好的高中宝坻一中读书。
在父亲的鼓励和支持下,吕江一直努力学习,2009年考上了北京某重点大学。当时,村里人都来吕江家恭喜吕江父母,也为村里出了大学生庆祝。当年吕江的弟弟也即将升入高中,家里经济负担很重,但吕江父亲坚持不让孩子申请助学贷款,而是通过努力照看家里的养鸡场,赚钱供两个孩子上学。
在大学期间,为了读书,吕江省吃俭用,利用课余时间做各种兼职,有时候同时做三份家教工作,生活费全部靠自己赚取。吕江对科研很感兴趣,本科期间就参与很多科研项目,整天泡在实验室中,进入大四之后,吕江想努力考上研究生,于是集中精力专攻橡胶方面的研究,希望能实现自己的科研理想。
然而,在吕江一家的生活逐渐好起来的时候,2012年6月,47岁的吕江父亲被诊断患有白血病,家里的顶梁柱一下子病倒了,成了躺在病床上浑身插着管子的病人。
生病期间,吕江父亲的情况十分不稳定,常常发高烧,医生说,这样下去,吕江父亲随时有可能因为脑出血而死亡。
为了挽救父亲生命,吕江和家人东拼西凑凑到几万元。后来,吕江父亲与一位亲属配型成功,但高达40万元左右的骨髓移植和化疗费用让吕江一家陷入绝望。走投无路的吕江想到了在网上募捐借钱的方式,他当时还表示,愿意“卖身救父”,如果哪家公司老板愿意借钱救助父亲,他愿意放弃考研,前往老板的公司打工还钱。
随后,吕江放弃考研,开始在网上筹款。他通过淘宝、微博等网络平台,发布了一篇名为“请大家帮帮我的父亲”的文章,同时附上自己的身份证照片、父亲的诊断证明书、父亲的照片以及自己的联系方式、账号等。这篇文章当时受到广泛关注,包括本报在内的多家媒体都报道了吕江的事情。
后来,吕江在微博上公开捐款爱心名单和捐款总额,共公布了19次,截至2012年12月1日最后一次公布,吕江微博显示共收到捐款532283.52元。
2013年吕江大学毕业,在北京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月收入5000多元。到现在吕江已经工作一年多,他表示,自己现在有一些收入,条件好了一些,可以开始还钱了,并开始联系当年捐款的几位好心人,连带自己当年承诺的5%的利息,一并还给好心人们。
文/本报记者 高语阳
讲述
被遗忘的承诺
2012年,曾先生在网上看到吕江借款救父的帖子后,通过转账为吕江捐款。曾先生回忆称,自己转账之后很快就忘记这件事情了,没想到事隔3年竟然还能收到吕江的电话。“他说他这是践行承诺,我特别感动,现在这么浮躁的社会还会有这样的孩子,我当时就很想把这件事情写出来。后来,曾先生在自己的博客上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周末,我正在天津忙着,手机忽然响起来,是个陌生号码,里面的声音很年轻也很陌生:“您好,我是××,您还记得我吗?”
那一刻我几乎要把它当成是诈骗电话给挂掉,因为我根本不记得××这个名字,几乎可以肯定这个人我不认识。“你有什么事吗?”我问。
“我给您打电话,是想还您的钱。”那个年轻的声音说。
还钱,还什么钱?我很纳闷。
“不知道您还是否记得,我在几年前曾经在微博上求助,因为我爸爸得了白血病。后来您曾经捐了我一笔钱,我现在想和您确认一下账号,把钱还给您。”
××的话让我非常诧异,一方面是因为我已经完全记不得这件事,另外一方面是居然还会有人过了这么些年真的要还别人的捐款……这真的是现在这个时代还会发生的事吗?
当××完整地说出了我常用的银行卡号,还有汇款时间时,我已经相信这事是真的了,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是下意识地问,“你父亲现在身体恢复了吗?”
××很平静地告诉我,当时他在微博上求助,很多人帮助了他,父亲也因此渡过了当时的难关,又撑了两年,但最终还是在去年去世了。而他自己也已大学毕业,现在在北京工作,想把钱都还给大家。
我听了后很感动,说不用还了,小兄弟你好好工作,把家里照顾好就可以了。××坚持说一定要还,“我知道您不图什么,我很感谢您,如果没有大家的帮助,我父亲不可能多活两年。您一定要收下,您可以用它再去帮助其他需要的人,这样也算是您的爱心一直在传递。”
其实以××刚工作的情况,收入应该不多,我说这样还款你的压力不大吗?他说慢慢一点点还,没什么的。唯一让他有些遗憾的是,很多人当初捐款时没留联系方式,已经联系不上了,“我还在想办法找他们。”
电话通完五分钟后,银行短信响起,除了那笔钱之外,还多出来10%。××的汇款留言写着:“两年每年5%的利息,谢谢您。”
那天一直忙到很晚,终于空下来后我开始查以前的微博,花了很多工夫,终于找到当年××那个求助帖,发于三年前的2012年9月。这时我才知道,××的求助帖在当时的微博上引起了很大关注,北京青年报、法制晚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对“大学生微博募捐救父”做过报道,很多人伸出了援手,但是包括我在内绝大多数人在捐助的时候都没想过这个年轻的大学生真的有这么一天会来送还捐款!
在那个帖子上,我看到了当时看过就忽略,现在却最让我动容的一段话—
“……虽乳臭未干,但我以人格作保向您筹借善款。因为哪怕仅仅是一块钱、一毛钱对我来说都非常重要,也是极大的帮助。我希望您给我一个详细的账号,我会在3-5年内把钱打给您。因为是借,我承诺每年支付5%的利息给您。无论我以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或是工作的变动或升迁,我都会及时将我的联系方式和所有情况公开,不会让您找不到我。毕竟您的任何一分钱都凝聚了您的辛勤汗水,任何人都没有权利不劳而获。真心谢谢您了!前一段时间,村里的父老乡亲为父亲捐助,母亲就说过,如今我也同样申明:您的借款中,家里不富余的不要,家里孩子外出打工只有老人在家的不要……”
原来这孩子当初就说的是借!
原来这个年轻人只是在完成他当初的承诺!
这个忙乱而又现实的时代,我已经想不出来,还有什么比完成自己的承诺更宝贵的事,哪怕它已经被人遗忘!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