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你这是怎么了?
乞讨人员:
病了。
记者:
病了?什么病?
乞讨人员:
类风湿。
记者:
类风湿。
乞讨人员:
嗯。
记者:
多长时间了?
乞讨人员:
两年了。
记者:
这怎么办?
乞讨人员:
不能动。
记者:
不能动啊?
乞讨人员:
嗯。
记者:
这是你什么人啊?
乞讨人员:
老伴。
解说:
我们来看一下此时躺在地上的这位老年妇女刚才是怎么来的。一路健步走过来的这位妇女转眼间变成了躺在地上不能动的重病患者。天桥上这两个乞讨者和记者之前见到的那两位是一模一样的乞讨方式。1个小时后,记者再一次来到了天桥上,此时,又出现了让人意外的一幕,刚才躺在地上的老年妇女跪在了地上,原来一直跪着的老年男子躺进了地上的被褥里。
记者:
来这多长时间了?
乞讨人员:
一个月了。
记者:
快一年了?
乞讨人员:
几天。
记者:
几天了?
乞讨人员:
一个月了。
解说:
面对镜头,这位妇女对记者的提问显然十分警惕,只强调说,躺在地上的是她老伴,得了重病。仔细一看这段画面可以注意到,一直躲在被子里的人有时还悄悄向外窥视一下,然后又马上躲了回去。在记者的追问下,躺在地上的人终于说话了。
乞讨人员:
难受。
记者:
难受啊?你哪块的毛病啊?
乞讨人员:
心脏病。
记者:
心脏病,你去阜外医院去看看啊。没有啊?我帮你联系联系。
乞讨人员:
不用联系,我自己挣。
解说:
此时可以清楚地看到,躺在地上的就是先前跪着负责乞讨的老汉,两个人其实是在轮流替换着演戏。这时时间已到了下午,记者来到先前看到两名乞讨者的位置,那位戴帽子的年轻女性不时的在附近出现。晚上8点,乞讨了一天的两个男子开始收拾东西,从提包里把所有的钱全部取出,看得出来,这一天收获颇丰。地上的铺盖也打包装好,两名乞讨者跟随那名年轻女性穿过马路,上了公共汽车。记者一路跟随,在耗时一个半小时,转了3次公交后,来到了海淀区信息路附近,随后消失在一片树林当中。此时记者又意外发现了天桥上那两个乞讨者,两人也是刚刚回来,并进入了这家超市。记者马上跟随进去拍下了这样一幕。
记者清晰地看到,这两名天桥上的乞讨者掏出了身上所有的零钱,总共换到了4张百元纸币,随后离开超市,最终来到了海淀区正白旗村这处隐蔽的独立民居当中。虽然已是深夜,院子里还是有人影晃动,显然有人在生火做饭。记者决定在这里连夜蹲点守候。第二天早上6点半,院子里又有人影活动起来,早上7点,陆续有人走出了院子,最终,从那处民居中出来了7个人,7人中除了记者看到的年轻女性之外,还有一位相对年轻的男性,其他5人都是上了年纪的老汉和妇女,其中就包括前一天记者跟踪拍摄的两位乞讨者。在这7个人离开之后,记者以租房的名义进入到这处民居,院子里有四、五个房间。在这里,记者又一次见到了天桥上的那两个乞讨者,不过现在他们的身份变成了普通的进城务工人员。
记者:
栽树、绿化,搞栽树。
乞讨人员:
嗯。
解说:
据记者调查,这两人,再加上早上出去的7人,这9个人已经在这一带居住了至少两年,是一个职业乞讨团伙,以这两名相对年轻的男女为组织者,7名老人分成3 组,以生病的名义,每天早出晚归,到北京市内繁华地段专业行乞,由组织者制订线路,跟随管理,负责吃饭、住宿,老人乞讨的钱财多数上交到这两名年轻的管理者手中。
记者:
管理是什么人啊?
知情人:
两口子,三十多岁。
知情人A:
它属于一个什么帮派。
记者:
那怎么管理?
知情人A:
我(乞讨者)挣钱钱。我(乞讨者)给你(管理者),这一个月给你(乞讨者)三百二百的,我管你吃管你住。
演播室主持人 劳春燕:
欺骗良善、消费良知,这些靠伪装、扮可怜的街头行乞,本质上就是街头行骗,违背民法原则、违背公序良俗。如果这些现象的背后还有胁迫与残害,更会触犯刑律,构成犯罪,必须受到严惩。其实我们现在已经有了高效的社会救助制度,社会成员遇到困难,在家可以找民政局、在外可以找救助站,所以面对街头乞讨现象,我们还真的是要提高警惕。
感谢您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再见。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