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万象

只身赴美七年后 我最终还是携家离开硅谷回国(图)

www.sinoca.com 2015-01-02  《经略》网刊


  起码我不能。当初看《革命之路》,一直觉得这电影很恐怖,因为太真实地写出了美国生活最恐怖的地方:巴黎是我们一直想去没有去的地方,然后我们买房升职生子再生子升职,最后我们都不记得自己是不是真的有过这样的梦想。我只是不想在生活中主动放弃,慢慢投降,直到最终忘记那些梦想和渴望。一直觉得:其实一个人在哪里生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让你成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美国让我感觉自己正在变成一个老人,遗憾的是,我内心还是一个少年。如果老人没有打败少年,少年最终会战胜老人。

  回到两年前的那个夏日,我那位同为人母的旧友表达的其实也是现实中很多人问的第二类问题:关于接近三十面临的社会家庭角色以及下一代教育的问题。大致可归结为“孩子成长通常需要的稳定环境会逆向迫使对改变贼心不死的父母妥协,开始择一城终老”的模式。

  我离开美国的时候,我的孩子四岁,那时她刚刚在一个双语幼儿园上了一段时间,开始和一些小朋友结为好友,经常谈论她们,在我们后来在中国和欧洲居住的时间里,即使时间流逝,她一点没有忘记自己的朋友,经常表达“我的朋友们一定都在想我去哪里了”“我很想她们”之类的。

  作为她的父母,我十八岁前不仅仅是只在一个城市长期生活,甚至家里二十年都没有换过房子,是在同样的一个家里长大;小人爹大概从有记忆的四五岁起也是在一栋屋子里长大十八岁离家上大学。可以说,我们自身的成长经历让我们自然接受的是一个不变比较“正常”的“普遍”的成长环境,我们多次跨洲迁徙也不是因为其中一个突发奇想觉得“需要让孩子多换国家/洲/地方长大。”

  事实上,听到小人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我们自然都是有些难过的,我们会鼓励她告诉我们想对小朋友说的话,然后给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发电邮,请她们转达。

  我们为什么义无反顾地搬离生活多年的地方?其中一个很大原因是我们对美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不信任。过去三年里,我作为大学申请咨询师(college counselor)一直在为一家大型课辅公司工作,接触硅谷各类公立私立中学生和小学生,而且可以长期深入了解她们。在此也顺便澄清一下大学咨询,其实正规的“大学申请咨询师”在美国并不是一个遍地开花的现象,因为这是个需要认证的专业职位。譬如我也只能经过一年多近两年的课程学习,完成符合条件的两三位数咨询时间后,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认证才获得可以独立咨询的资格。正是常年累月跟着各校学生体验了解她们学校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我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让我的孩子在美国接受基础教育,无论对于她良好的学习习惯,理性思维还是常识的养成,都是一个风险更大的选择。

  至于小人爹,虽然在加州长大,但因为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父母看到了基础教育对他的不良影响,为了让他有更好的教育环境,让他退学,在家自己从小学一直教到中学,才得以对抗环境的影响最终去了斯坦福上大学。他和很多大学好友的自身经历让他对美国基础教育非常不信任。

  在我们眼里,美国基础教育最大的问题之一是美国社会环境的反智主义流行。孟母三迁,告诉我们的就是个人很难抗拒大环境,不如搬去,“打不过就跑”才是硬道理。而作为一个移民聚集区,硅谷里很多我工作中接触的移民家庭面临的和孩子的冲突让我了然:像中国这类有着复杂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国家,如果不在此生活,孩子永远不可能真正认识和了解。而认识和了解,是形成一切世界观的基础。我和小人爹都不甚认同西方中心视角下形成的一套现代世界观,那我们至少要给孩子一个机会接触别的认知体系。

  作为父母,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如何应对子女对于迁徙可能的不良反应。其实我觉得我们第一个要接受的现实就是人生并不完美,我们每个人能做的也都有限,子女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但如果父母都不喜欢自己,子女如何爱这个你。

  我内心希望自己给孩子的母亲印象是一个内心没有畏惧,有勇气和行动力去做出改变的母亲。可能因为这个世界对女人本来就不是很客气。即使现代社会,无论东方西方,女性大多数时候需要克服很多先天和后天的不利去达成自己的目标,但其实最大的障碍是你的内心,受到社会种种教化的内心去做一个过安慰日子的乖孩子好孩子的内心很多时候都在阻碍女性的前进,如果你自己都没有勇气,世界自然不给你让路。

  另一方面,我从来没有过对自己的母亲角色完美主义的追求。这个世上从没有恰到好处的母爱,无论怎样子女都有对你的埋怨,更多时候我们作为父母要接受他们成长为和自己不一样的人。哪怕将来我的孩子成长为一个一辈子只喜欢呆在一个地方的人,我仍然希望在她足够小的时候,能帮她形成世界很大的印象,生活是有很多可能性的认知,即使新环境带来不适应和诸多挑战,全家人依然可以开心勇敢去拥抱改变的记忆。作为家长的我坚持离开美国,也并不是因为一定要让我的孩子将来在哪生活,无论她最终将来想在哪生活,我只希望她在生命之初耳濡目染有勇气去用有限的人生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固守别人认为应该和值得的。

  第三类问题更多涉及女性的家庭关系以及现代社会婚姻稳定度下降带来的焦虑感。譬如最典型的从地广人稀的地方搬到人口众多的地方从概率上讲可能增加婚姻的不稳定性等。

  对此我并没花时间做过多的设想和担忧,最根本原因可能是我个人并不觉得婚姻和家庭的终极意义就是要天长地久求一个安稳。我对伴侣最大的期许是三观融洽,可以和我并肩一起去体验人生的可能性,探索更宽广的世界并希望对方也乐在其中。体验世界也不是环游世界那种(当然旅游也是很爽的事情),而是一个不畏惧断舍离,不畏惧和熟悉的生活说再见,可以欣欣然接受新事物新生活的过程。在我看来,世上最成功的婚姻是我们在这场与岁月的伴行中都没有慢慢变成自己不喜欢的人。

  近年来,伴随我们这代女性长大的“女性独立自主,自强自立”的教育口号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大批新一代女性被成功洗脑恢复了向往“婚姻解放人生从此一劳永逸”的模式,结果是很多年纪轻轻的小姑娘都来表达对我所谓“生命不息折腾不止”的焦虑和不安,其中最大的不安就是担心缺失稳定,同辈甚至长于我的女性朋友反而各种理解和支持。这真让人觉得意外又无奈。

  我只想说:姑娘,在你不停纠结他是不是还爱你,他会不会不爱你之前,别忘了先看看自己是否还爱自己。

  今年看过的好剧之一是Breaking Bad(美剧《绝命毒师》,一个美国高中化学老师,暂叫他老白吧,身患肺癌为了筹钱利用专业知识,阴差阳错渐渐走上制毒贩毒之路,成为一代传奇的好看故事)。结尾部分我很喜欢,老白历经了逃亡之后回到家里,重逢时老婆说:“老白,你再他妈的敢说一遍你做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这个家,我就掐死你。”老白无比认真地回答:“不,我回来就是为了告诉你,我做这一切其实都是为了我自己——我真正地享受了我踏上这条路以后做的每一件事。”

  是的,从二十到近三十,北京到洛杉矶到硅谷,成了家拖着娃后离开生活了七年的地方,我做这一切说到底也是为了我自己。离开美国,是因为我已不再爱那个在美国的环境里渐渐变成的自己。感谢我的先生,作为一个头脑里没有障碍的男人,从来没有觉得任何物质的东西包括房车暂住证之类是必须的,有变化,当然会有麻烦和意外,边走边解决就是了,不然要那么长的人生干吗。也感谢他在我们相识八年以来,从来没有试图改变过我(当然也有可能曾努力过,但没效果罢了),始终尽己之力,支持我每个不反社会反人类的正常决定,反之亦然。

  在加州生活了了七年后离开已有一段时间,回头看看写下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只是希望分享近年来自己的视角:这个世界对于很多努力的人来说,正在变得越来越没有障碍,越来越自由宽广。在此辞旧迎新之际,所有还不想放弃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不妨都抽空坐会儿,拿马克·扎克伯格同学那句著名的话问下自己:“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n’t afraid? ” (如果你的内心不再畏惧,你会做什么?)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踩踏事件遇难者 最后遗言谢谢父母20年陪伴(组图)
下一篇:男子接陌生短信回“你是谁” 银行卡遭盗刷12次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