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有密闭防腐措施吗?
王兆华:有,但也不行。棺椁外面有玻璃罩,在常温常湿的环境下保存,没有密闭,随着季节变化干湿交替容易腐烂霉变。
这两具棺椁还是相对保存比较好的,乾隆后妃的棺椁损坏得更严重,木头已经糟烂,顶部因为长期受潮糟朽都塌陷了。
除了棺椁,其他木质建筑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比如慈安的普祥峪定东陵,慈安是咸丰的正牌皇后,她的隆恩殿天花板也糟了,有一天晚上还掉下来,幸好不是白天,否则很容易伤人。
新京报:这次对乾隆和慈禧的棺椁修复会使用低氧含氮技术,这是一项什么技术?
王兆华:这项技术就是控制文物保存空间的氮氧比例,因为细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都需要有氧气,我们通过这个技术,让文物保存空间处在类似于真空的环境里,避免腐化。
新京报:如何保证修缮棺材的时候,不会损害到尸骨之类的东西?
王兆华:棺材的最外层是椁,里层是棺,棺里面才是尸骨,这次修缮只是对椁修缮,不会开棺,所以不会对尸骨造成损坏。
至宝
慈禧贴身锦缎 修复至少一年半
新京报:修缮还请了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为什么会选择他们?
王兆华:这家单位是国家文物局的木制品、竹制品文物保护修复重点科研基地,在木制品、竹制品的保护上有他们的专长。国家文物局在全国有很多这种专业性的重点科研基地。为什么我们把丝织品文物送到杭州去了,因为杭州有中国丝绸博物馆,国家对丝织品的修复保护都由它来完成。
新京报:现在工作进行到哪一步了?
王兆华:他们的专家一年多之前就来了,并且取样分析,关于棺椁的修复方案,要在明年3月份出来。
新京报:说到丝织品,镇馆之宝陀罗尼经被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腐化,这是一件什么样的文物?修复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和技术?
王兆华:陀罗尼经被实际上是一件锦缎,不是一床被子,这件文物是用金丝和锦缎织在一起的,慈禧用的这件上面镶嵌了820颗珍珠,当时盖在她尸体的上面。盗墓的认识金银财宝,把上面的珍珠都拽下来,把锦缎扔了,但没想到这块锦缎是最值钱的,无论它的材质、工艺,都是一流的,也因为它的唯一性,是慈禧入殓用的,所以,是我们的镇馆之宝。
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的馆长说,修复这件文物至少得一年半的时间,它破损和腐化的部分还得用原材料修补,颜色还得一样。
新京报:对于文物保护来讲,可能除了大规模的修缮,日常的保护也很重要。
王兆华:我们都说,这次修缮是清东陵有维修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修缮,如果日常的维护到位,可能以后也很难出现这么大规模的维修了。
最简单的日常维护比如“扫瓦垄”,得勤扫建筑顶部的瓦缝,因为平时刮风很容易把树籽、草籽吹到瓦缝里,遇到点土就生根发芽,时间一长就把瓦缝撑裂了,容易造成渗漏。
另外椽头上方的瓦块叫滴水,人家设计是有讲究的,瓦块要给椽头挡雨,这块瓦掉了,不及时更换,椽头泡水就容易烂,所以日常的保护对于文物来说非常重要。
地宫
乾隆“卧室”漏水 防渗难定方案
新京报:修复后,这些文物将恢复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效果?
王兆华:要最大限度地恢复当时的历史信息,保留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能断代。有观点认为文物修缮就是修旧如旧,其实不是外表上的修旧如旧,是要尽可能使用原材料、原工艺、原方法。
新京报:在传承原工艺原方法方面我们具体会怎么做?
王兆华:文物修缮和现代建筑工艺不一样,现代工艺可以浇筑,混凝土直接打进去,修缮古建筑不行,比如刷漆,我们不用现在市场上用的化学漆料,而是用传统的古建筑专用的生物漆料;做地杖用的灰料里面就有猪血和面粉,增加它的黏合度和透气性,而不用现代的水泥和白灰,这就是传统工艺。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