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的新房梦
上世纪90年代,这个小区就被列入危改小区。全楼的京棉二厂职工都等着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落实。据当时的报纸报道称,1997年8月18日,原北京第一、第二、第三棉纺织厂联合组建为由国家控股的公司制法人实体——北京京棉纺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京棉集团将危改工程分为三期。一期改动一厂,二期为三厂,第三期才轮到二厂。
2003年10月第1904期《北京晨报》头版的消息是《本市最大危改项目启动——京棉地区简易楼将被大型经济适用房社区取代》。看到这样的报道,全楼的京棉二厂职工都会激动一下,然后回到自己10平方米的家里,开始无止境地等待。母子楼里的居民们说,他们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然而比小区改造预先到来的是京棉二厂大批职工买断工龄的消息。老李的媳妇在被买断的名单之中,她1980年左右进厂,2006年正式内退,一年工龄折合1200元,加上厂里的补助,她离岗后拿到5万块钱。
而老李比妻子要幸运,他留在了厂里,和剩下的几十位工友,负责厂区及家属院的物业及行政工作。老李现在每月有2000元的工资。但即便如此,他家里的积蓄也不超过20万元。
蜗居的爱情故事
小李十几岁青春期叛逆那会儿,没少怨过父母。他没法带着朋友一起来家里聚会,没法在宽敞的写字台前写作业,“但是心里明白,怨他们也没有用”。后来他考上中专学电梯电工维修。毕业之后在亮马桥的一间国际顶级酒店工作,那些带着香气的高级客房每间都超过40平方米,小李为那些花费数千元入住一晚的客人服务。
2011年,他和自己的女朋友相识,即便是在最甜蜜的时刻两人畅想未来,他也不知道如何想象他们未来的住处。小李鼓足勇气把女友带回家的那天,他料想到女友眼神里的讶异,甚至做好了将会马上分手的准备。但女友什么都没说,两人恩爱如初。
也正是从那时开始,老李决定,必须要把房子改一改,而周围邻居们的行动早就给他提供了借鉴。由于每间屋的面积实在有限,母子楼里的住户想尽办法。2010年的时候,便有住户在自己的窗外用铁柱撑起第一间简易房,扩出4平方米。
老李家的简易房并没有花多长时间就建好了,搭建这间吊脚楼没费多少时日,老李和爱人把两米的大床挪到了吊脚楼里,腾出来的客厅起码够自己和未来的亲家一起吃上一顿饭了。
28岁的小李快要准备和自己的女友结婚了,言语中,他总是带着对未来妻子的一份深情和感谢。“她不嫌我们家没房子。”小李说,比起他们的婚期,小区未来更像是一个未知数,“不知道我们的孩子会不会出生在这里,”小李叹了口气,“走一步看一步吧。”
官方说法
基于居民生存问题 街道无法拆除“空中楼阁”
“母子楼”的白墙上贴满消防公告,乱堆乱放的情况依然存在,隐患不绝。八里庄街道办事处致函京棉集团,要求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2013年,八里庄街道斥资25万元对该楼电路及楼道堆物进行了安全改造,不少住户也配合着拾掇了楼道里的旧物。现在,昏黄的灯依然照着一条一米多宽的楼道,一个瘦一点的小姑娘不侧身勉强可以通过。
然而,基于居民的生存问题,街道无法对扩建房屋进行拆除。八里庄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说,原京棉二厂“母子楼”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此处属于老旧小区,上世纪90年代列入危改小区,到目前为止该小区危改尚未实行。反映的楼原为职工宿舍,用于解决该厂职工生育哺乳时期的居住需求,因此该楼被称为“母子楼”。
据介绍,该楼东西长60米,南北宽12米。其中,第一层是八里庄东里社区卫生服务站,第二、三层居住的是原京棉二厂的职工,住户共用卫生间与厨房。后因京棉集团改制,居住于此处的原京棉集团职工没有安置住房,只能在此处居住。
随着家庭人口结构变化,居住困难情况凸显,又无力解决居住困难问题,许多家庭更是三代同堂,少则四五口人、多则近十口人挤在狭小的空间内,原有房屋已无法满足他们的最低实际居住需求,于2010年左右,在该楼四周扩建房屋。经查,该楼共有26户居民在原房窗户的基础上向外扩建房屋,用于居住。
至于未来,这栋被吊脚楼缠裹的母子楼走向如何,没有人知道。负责二厂家属区的物业部门称,这里什么时候彻底改造,物业也不知道,“我们都往上反映了,多年也没消息。而且这本来就不是我们的工作范畴,不归我们管。我们只负责家属区的日常卫生和环境。”物业工作人员说。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