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万象

兰州牛肉面创始人后人:200多年祖传秘方是首诗

www.sinoca.com 2014-09-21  凤凰网


  核心提示:作为“兰州拉面历史渊源与博爱饮食文化传承座谈会”的力邀嘉宾,陈九如在座谈会上公布了祖传了200多年的汤面秘方。这个秘方是清嘉庆年间国子监太学生、陈氏家谱中排序“十三世”的陈维精当年留给子孙的一首诗,名曰《维精送子位林孙和声西行手记》。

兰州拉面的制作过程 资料图

  在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政府日前召开的“兰州拉面历史渊源与博爱饮食文化传承座谈会”上,博爱县政协主席牛生霞、博爱县政府副县长李秀萍,代表当地政府表达了对河南商报的敬意,称河南商报对本土饮食文化的挖掘、整理、传承的贡献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兰州牛肉面创始人第六代孙陈九如则在会上公布了祖传200多年的秘方。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马红丽/文 记者刘鸿翔/图

  味道河南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4月25日,《河南商报》C07版刊发《兰州牛肉拉面源自博爱小吃》后,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报道也引起了焦作市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委派焦作市档案局局长等人员到博爱县做饮食调研。

  博爱县政协主席牛生霞看了《兰州牛肉拉面源自博爱小吃》的报道后,用了两个字和一首诗表达了自己的心境。两个字是“震撼”,一首诗是初唐诗人虞世南的名句:“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她说,为自己的家乡感到骄傲。

  9月10日,博爱县政府相关部门召开“兰州拉面历史渊源与博爱饮食文化传承座谈会”,旨在探索如何继承和弘扬本土饮食文化。

  会上,牛生霞和博爱县政府副县长李秀萍代表当地政府表达了对河南商报的敬意,称河南商报《味道河南》填补了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空白,对本土饮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秘方公布

  诗藏秘方口口相授

  作为“兰州拉面历史渊源与博爱饮食文化传承座谈会”的力邀嘉宾,陈九如在座谈会上公布了祖传了200多年的汤面秘方。

  这个秘方是清嘉庆年间国子监太学生、陈氏家谱中排序“十三世”的陈维精当年留给子孙的一首诗,名曰《维精送子位林孙和声西行手记》:众鸟高飞尽,“桂子”独去远。“豆蔻”年华和,身强余“百倍”。春风草“木香”,“当归”怀庆府。新绿欲涌,“丁香”初开,花“香叶”茂,“荜菝”涟漪,百里林“草果”然繁盛“芳香”。路远难行,高“山柰”何?汝等避“草寇”而返苏寨。“车前”着吉服马褂“红袍”,夜宿“八角”楼,晨饮“胡荽”汤。马“良姜”行千里,遍“地黄”花时至,司碧玉书联水席相敬,“月山姜”汤“茴香”豆,烹“肉扣”碗“贵老”忙,横“披垒”灶。        

  在这首诗里,陈维精将小车老汤牛肉面的23种调料全部嵌了进去。

  后来,陈维精的儿子陈位林也参照老父的方法,把卤牛肉的配方嵌进了一首诗里:“豆蔻”枝头翘,翠竹苏寨绕。“八角”“大红袍”,盎然“丁香”笑。“春砂”映阶绿,“芳香”溪流跳。“桂香”八月里,骑驴叹“国老”。

  陈九如说,从陈维精起,陈氏家族不再开饭馆,世代皆为读书人。秘方也不是如坊间谣传被藏在什么隐蔽之处,而是被陈氏子孙口口相授、相传的。按照家训,陈氏子孙必须从小熟记这首诗。而按照家训中所传,陈氏子孙虽不开饭馆,却个个都是身怀卤牛肉和汤面绝技的“武林高手”。

  与现在博爱县街头售卖的“白卤”小车牛肉不同的是,陈维精祖辈传下来的是“红卤”配方,也就是陈家的酱香型卤牛肉。这种酱肉风格是:深棕颜色,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肉干爽结实,指压无痕,入口鲜美,清香生津,酱香浓郁。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探访东莞“女德班”:要做女强人得切子宫乳房(图)
下一篇:少林寺建“都市禅堂” 释永信携僧众揭牌(组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