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朵的、修脚的、做木工的、做裁缝的、卖烧饼的、卖针线、打麻将的,还有山城绝对少不了的棒棒军,散布在各处,更有狗啊猫啊,随意趴在地上打着盹。
在这个被“代言”了落后居住条件的十八梯里,更能找到原本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被丢弃或者被侵蚀的原质。
关于重庆十八梯老街,在电视连续剧《记忆之城》里有一段刻意讲述“十八梯惨案”的情节。1941年6月5日,晚上9点左右,日军再次对重庆大轰炸,市民仓皇涌进十八梯的防空工事(仅能容纳四五千人的防空洞里挤进了一万余人)。日军出动24架飞机分三批轮番轰炸,空袭长达3个小时之久,期间隧道顶上燃起了大火。由于拥挤和缺氧,造成了骇人听闻的十八梯大惨案。
避难者中成年人死亡9992人,儿童1151人,重伤者1510人,轻伤者不计其数。大隧道内外的死难者尸体,防空司令部动用了20多辆大卡车,经过一天一夜才运完。有不少尸体是从朝天门、临江门和通远门运出的,仅运往朝天门的尸体就有4000多具,用驳船转运到郊外集体埋葬了,还有不少尸体被抛入江中,其惨状目不忍睹。
十八梯位于重庆渝中区。老重庆城分为上半城和下半城,十八梯位于渝中区较场口,是从上半城(山顶)通到下半城(山脚)的一条老街道。这条老街道全部由石阶铺成,陡陡的,弯弯的,把山顶的繁华商业区和山下江边的老城区连起来。周围居住着的多是普通老百姓,街上散发着浓浓的市井气息。是老重庆市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图中心位置就是远观十八梯老街的效果。
十八梯最具价值的不是建筑本身,而是街区形式及人文特色。在外人眼中的十八梯,被习惯性理解为城中村,城是高楼林立的中央商务区解放碑,村是吊脚丛生、户不蔽雨的十八梯棚户区,其实不然,应该是先有十八梯后有解放碑,先有村后有城,先有穷后有富。城市发展因江而生,倚山而上,如大树参天,纵然树冠枝繁叶茂,遮天蔽日也是因为坚实的躯干和发达的根系。由此,在这个被“代言”了落后居住条件的十八梯里,更能找到原本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被丢弃或者被侵蚀的原质。
2010年,十八梯拆迁改造工程正式启动,时至今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十八梯的拆迁改造工程还处于缓慢的进行中,图为清晨一居民家的门前以及墙上醒目的红色“拆”字。
从较场口下去就是著名的十八梯老街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