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区一孕产妇养生中心,催乳师正教一位准妈妈如何催乳。
一点提醒
“我们的门诊经常接到被催乳师催出乳腺问题的人,这个行业,除非是有专科医学背景的人从业,否则都是乱弹琴。”——西南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杨新华教授
市场上叫得越来越响的“催乳师”,并未获得官方身份认可,没有国家权威部门对其进行资质认定。至今,重庆也没有一家行业协会授权的催乳师培训机构。——重庆市家政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建华
这一行业还处于三无环境中运行,即“无职业目录、无资格认证、无监管部门”,亟待规范。——联英人才副总裁曾华
问题奶粉、传统喂养方式的主流传播,让不少年轻妈妈回归母乳喂养。双手在细如发丝的乳腺管道间行走,收入以小时计费的职业也应运而生——催乳师。业内人士估计,目前重庆有近2000人从事催乳职业。
重庆催乳师的生存现状如何?是否真如坊间传闻,“手指一按,月入上万”?近日,重庆晨报记者采访多名从业者,各方说法共同呈现出一个令人尴尬的现状:催乳师,这个新生的行当,正如同新生婴儿一样,自身也在经历艰难的哺乳期,等待成长。
两个催乳师的故事
曾是一名医生,她说
要活下来,整个行业必须得“干净”
提及催乳师,三甲医院产科医生们共同的印象是:干这一行的人多,正规的少,游击队多,真懂行的人少。所谓“真懂行”,是指具有医疗背景的从业者,转行前,曾是医生或者护士,她们持人社部授予的资格证上岗。
目前,在重庆催乳师行业中,极其小众,丁小燕就是其中一位。严格意义上说,她们不算是催乳师,而是母乳喂养咨询师。
31岁的丁小燕,曾是大坪医院的麻醉医生,她持有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母乳喂养咨询师”资格证书。获得部分三甲医院的“身份认可”,丁小燕算重庆第一人。最忙的时候,她横跨主城六区催乳,每天要服务六七位新妈妈。
2009年,一次催乳经历,让丁小燕决定入行。当时我刚生完小孩,和现在很多产妇一样,奶出不来。”当晚,丈夫上网搜索,临时“搜”来一位催乳师。
深夜10点,“催乳师”到了,50多岁一大妈,啥都没带,就拎了个麻油壶。当晚,催乳师“出手”1小时,痛得她嚎啕大哭,大妈收费400元走人。第二天一早,乳没催出来,丁小燕被家人送到医院,诊断为乳腺炎,并发低烧。
同年,上海、江苏等地已掀起“催乳师”培训热潮,丁小燕决定转行。得知人社部有专门针对具有医疗背景群体(医生或护士)的母乳喂养培训,丁小燕飞到青岛,学了半年,考到《母乳师喂养证》后,辞职转行。
要想长久地生存,催乳师们必须靠“口口相传”的广告效应。但丁小燕觉得,更要靠“人品”和“职业道德”立足。“这一行,很多所谓的催乳‘独门手法’‘独家秘方’,其实就是什么都不教给客户,产妇只得一次又一次地请你上门。”
目前,重庆催乳师行业普遍的收费标准是600元上门通乳三次,每次1小时左右。若再需要上门往往需要再加钱。
在主流的从业者们看来,重庆催乳市场极大,特别是最近两三年,需求量成倍增长,但从业者良莠不齐。保守估计,无论是否持有正规资格证,重庆目前起码有2000人从事专门的催乳工作,她们中不少人过去是月嫂、保姆。
“要活下来,整个行业必须得‘干净’,否则市场越来越乱,只能抱团等死。”丁小燕多次重复这句话,蹩脚或浑水摸鱼坏了名声的“催乳师”,是她们最想淘汰出局的群体。
曾是一名月嫂,她说
性价比高,但现在越来越不好做了
“出身”各异的重庆催乳师们大多门户林立,鲜有共同的交流平台。相对于丁小燕,46岁的张开卉,算是游走于这个行业高、低两个段位之间的群体代表。因为人脉广,她同时挂靠5家家政服务公司和催乳机构。高中文化的张开卉,每月轻松收入上万元。
2011年5月,月嫂张开卉决定转投催乳师行业,她在江北一家培训机构缴费4200元,培训半个月后,拿到“催乳师资格证”。
张开卉说,重庆的催乳师,大多持培训机构颁发的“催乳师资格证”或“保健按摩师”“育婴师”三类资格证上岗。究竟培训机构发的催乳师证靠不靠谱,没有考究过。
在培训班,张开卉学的是点按穴位之类的基本技巧,“我们主要是学找穴位,膻中、天池、天溪、渊腋……这些穴位必须熟悉。”靠一双巧嘴,和4年月嫂的人脉累积,张开卉并不缺业务。目前,她重点挂靠家政公司和催乳机构。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