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组是关于在中国广州打拼的非洲青年的。在广州,约有20万非洲人,并以每年30%至40%的速度递增着。本地人认为他们语言能力很差,但他们有灵活的经商头脑;本地人认为他们散漫无序,但他们的宗教和社团有着极强的凝聚力;他们,在广州建立起亚洲最大的非洲人社区。
在中国企业进入非洲寻找资源的时候,非洲商人也来到了“世界工厂”中国。商人们将廉价商品运往非洲,而万里之外的50个非洲国家一件不余地迅速消化掉这些本国生产不出的日用消费品。20世纪90年代末,第一批非洲人来到广州,第一站便是迦南服装城。而现在,以迦南服装城为中心,一公里范围内崛起了许多外贸城。这一带,逐渐被广州人称为“巧克力城”。
非洲人大部分并不在中国常住,只是经常来往于非洲与中国,少则一年一两次,多则一个月一次。大多数人在自己的国家开着店铺,亲自到广州挑货物运回去。
Nelson,尼日利亚人,初到广州过着典型的“提包客”日子——携着几万元来采办货物,完了后将货物全塞在数个个大行李包内,直接坐客机拎回非洲。“运气好的话,不需要超重托运也能上机。”Nelson称自己来广州的机票和货款是靠举家之力凑来的,必须要挣到钱,不然回非洲后会被人看不起。图为Nelson正在一家摩托配件店挑选货物。
对于Nelson这样的初来者来说,语言是最大的障碍。这一天,Nelson发现刚采购的一批货中少了几件衬衫,他不知道是不是中国卖主忘记了,想电话询问,却无从开口。语言障碍和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常常带来麻烦,这让他很郁闷。
资金微薄、不注重牌子、爱讨价还价、钟爱低端产品,是大部队非洲商人的特征。久而久之,这些特点令中国商人对他们产生了轻视和不耐烦的心理。“做生意最实际,你看那些欧美人和阿拉伯人就不一样。”一名中国卖主如是说。尽管如此,商贸城的生意每天都很红火;非洲人对于便宜商品的需求也繁荣了广州市郊的加工厂。
据了解,滞留期超过6个月的非洲人有2万人。但是如果把非法滞留及频繁短期出入境的人加起来,“实际人数”应该在20万左右,这相当于广州户籍人口的2%。而非洲人外贸生意的扩大,也催生了非洲人餐饮、非洲人物流、非洲人中介等周边产业。非洲商人也带来了非洲打工者、非洲服务员。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