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回不去的家
老伴觉得,王强在北京的状态,比在山东老家时强多了。
他能睡着觉了——返乡后在山东老家的十几天里,他每天坐立难安,没有完整睡过一宿觉。老两口都一样,王强经常睡着睡着突然爬起来,打开电脑看资料,老伴则对着天花板发呆,想着“俺儿在哪受罪呢?”
飞机上36岁的独子,是这个祖孙三代六口之家的主心骨。少了他,老两口都不愿回家。返乡前,儿子公司领导曾经应允,到山东后帮他们找酒店、租房子,避免回家触景生情,但承诺很快因为“没有先例”泡了汤。
儿子的影子无处不在。
一岁零两个月的孙子刚学会说话,只会叫“爸爸”,常常突然指着全家福照片蹦出一句“爸爸”。被问到“爸爸干嘛去了”,小家伙会双臂向后,做出飞的姿势。
有时,看到奶奶在父亲书房上香,他也会蹒跚走来,学着老人的姿势跪拜。
6岁的孙女总是沉默,死死盯住新闻频道,不让换台——这让王强妻子心里更难受,“当初上北京前,我答应过她,一定把他爸爸带回来”。
王强跟丢了魂一样。开着儿子的新车出门,他经常犯迷糊走错路,最严重的一次甚至追了尾,想走保险理赔,却发现车子在儿子名下,自己无法办理。这让他更揪心。
事实上,不管对于现实保持怎样的态度,回家,对于失联家属来说,都不是易事。
在天津,黄丽带着5岁的女儿小茉莉在继续等消息。她每天都往丈夫的微信上留言,期待奇迹发生。
细心的小茉莉也发现了端倪,常常发问“爸爸出差怎么还不回来?怎么不能打电话?”每问一次,都如同一把细小的刀扎在黄丽心头。她只能微笑着哄过去。
北京人老白害怕独自在家里,心痛的感觉总是突然袭来,天色暗下来后,更是频繁发作。他的妻子在飞机上,剩下他和23岁的女儿。每次参加北京家属聚会时,他总张罗着吃夜宵,只为能晚些回家。
一次聚会中,他喝高了,拉着旁边的家属反复追问“人还能不能回来?飞机还能不能回来?回不来就完了!”无人作答。
在距离北京数百公里外的辽宁小城,29岁的刘欣,生活被泪水浸泡。失联的人,是她的初恋、老公和半岁宝宝的父亲。相恋8年,他们一直是亲友眼里的模范夫妻。
如今,只有满屋的婚纱照陪伴着她。40多平米的小房里,光墙上就有3幅放大的韩式婚纱照,大大小小的照片摆件更多。白天,她总对着照片哭泣,半夜则常常突然惊醒,“生怕老公打电话来,我没听到”——丈夫以前出差时,经常深夜与妻子电话聊天。
不到半岁的女儿“淘淘”,如今只能交给母亲照顾。突然而至的失联消息,让她没有了母乳。
恍惚的100天中,她完全顾不上留意女儿的变化,而此前,她与丈夫约定,要选定一个地方,每年与孩子合影。
可惜,第一张照片还没拍成,丈夫就出事了。
3.归来
这是一场最特殊的等待。
失联近百天以来,飞机搜寻一直没有取得实质进展,与其相关的新闻却越来越少。6月初,CNN援引美国海军官员的消息称,此前在南印度洋发现的4个声学信号可能并非来自MH370,这就意味着,持续数十日的搜寻,又回到了原点。
从某种程度上,扑朔迷离的搜寻进展,为失联家属提供了捕捉最后一丝希望的机会。
“哪怕有一丁点的希望,我都不会放弃”,刘欣说,她和丈夫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就这样不明不白结束,她不甘心。
王强的老伴也坚信儿子还活着。她对此的解释很简单:“我从来没有做过关于飞机失事的梦”,相比繁杂的新闻讯息,母子连心的感应理论显然更能让她心安,“这是什么科学都无法解释的”。
一个说不清好坏地消息,一直支撑着家属们:失联百天,马航客机连一块碎片也没被发现。
等待中,希望和绝望交错出现,最后化为最深重的无力感。
回到辽北小城后,刘欣接到过几次马来西亚方面的电话,“他们每次都说(搜寻)没有什么进展”,她回忆,对方还会问:“你有什么诉求?”
但这种沟通只会让刘忻觉得更加无力。她先后提过为家属提供现阶段生活补助、在纳吉布访华期间安排见面等请求,但无一回应。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在被追问诉求进展时,总是机械回答“不知道”,接着继续问“你有什么诉求?”
有人已经接受了最坏的结局。一次失联家属的聚会上,家属们彼此宽慰着“亲人会回来的”,来自河北的王毅却始终没有多说话,他的哥哥在飞机上,“事情已经这样了。还能怎么着?今后我好好工作挣钱,替哥哥孝顺父母呗”,他说的声音很小很小,不愿打破席间的乐观。
失联第97日,马来西亚方面通报,已经有1名中国乘客家属接受了5万美元的提前补偿,还有40名中国乘客家属同意接受补偿,正等待身份认证——对于一些不幸的家庭而言,这场灾难已经进入事后料理阶段。
有人选择把等待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失联百日前夕,留守北京的王强发来消息:家属维权牵头联络组已经筹建成功。按照他的建议,这个群里“不发祈福,不发没用的废话,只干实事”。
“要抓紧找到飞机,找到儿子”,在北京生活数十天,他的山东口音变弱了,好懂了。他顿了顿,“儿子找回来,我们才能回家”。
失联第61天时,被婚纱照包围的刘欣,在客厅沙发靠背上意外地翻出了一张纸条,那是老公有一次出差前给她写的。阴差阳错之下,她多日后才看到这句“穿越了”的嘱咐: “老婆,等着我,这里是我们永远的家。”
这张纸条陪她撑到了失联第100天。刘欣说:“他是个很讲信用的人,答应的事情一定会做到。”
(注: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受访家属均为化名)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