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大象进村踩死人 村民90斤妻子变10斤碎肉(图) |
www.sinoca.com 2014-05-26 南风窗 |
在孔令华家,他向《南风窗》记者提供一份以村委会名义打印出来的《滑石板村的困难和问题》报告,报告最后一句是村民向政府提出了要求,“要保护亚洲象,必须先解决我们的生产、生活问题”—这是一行被加粗了的黑体字,格外醒目。
这是留守者最后的挣扎。一些不适应当地气候的大山包村民,在搬到滑石板数月甚至一两年内,都陆续离开或搬回大山包。“最初一两年,回去的村民,约有200人。”孔令华说,那段日子,包括他在内,心一直是悬着的,因为“久不久就听说谁谁搬回去了,感觉自己有一天也会回去”。
部分村民的离开,是因为水土不服。来到滑石板后,他们生疮并伴随多种疾病。而居住地附近没有医院,镇上的医院离居住地,光走路就要两个多小时。更多的村民是病后无钱医治。
“过去后,我们全家大小都生病,儿子落下的病根,至今没痊愈。”5月8日中午,在大山包的老屋里,张开发告诉《南风窗》记者,当年他带着他家两个姑娘先撤了回来,老婆和儿子则晚他3个月才回。分两次返回大山包,主要是“一次性拿不出那么多路费”。
当时,张开发怀揣着仅有的600块钱和两个女儿回到大山包时,身上仅剩8块钱。买了两包烟和两把面条后,张就身无分文了。到家时,父母挤出一点土豆和荞子给他们充饥。张开发体会到了日子的艰难和人情的冷暖,回到老家后,他的孩子都没钱上学,孩子每天就上山采药材,一天收入两三块钱。他主要到村里帮人建房、煳泥巴,每天就挣10块钱。
张开发的遭遇算是比较好了,至少他在大山包的破房子还在。一些当初迁走的村民,房子或卖或拆,回来后,根本没地住。和张开发同村的刘阳会,从滑石板回来后就属这种情况,他的老婆、小孩只好蜗居在一个已搬迁的小学校舍里居住,这一呆就是两年多。刘阳会只好到昆明一些工地打工挣钱,凑了一些钱才回家给妻儿搭了个棚。
迟学虎就没那么幸运了,他迁徙前把房子卖给别人,尔后反悔回来退钱。但人家死活不肯让出房子,他强行入住了一年,但每天都和那家人吵架。吵了一年多,人家还是不肯退房,迟只好带着妻儿重返滑石板。
在滑石板,村民的日子并不好过。除了要适应气候、水土等因素外,还要学会新的耕作技术,因为大山包地处高寒地区,居住在那儿,他们只学会种植马铃薯和荞麦。至于玉米、甘蔗、芭蕉等不适宜在大山包种植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他们来到滑石板后也不会耕种。搬迁初期,政府给村民每月每人发40元的生活补贴,但半年后,就没再发了。“当时感觉就是把我们弄到原始森林后,就不管了。”孔令华说,直到2007年,困难的村民才有资格在江城获得低保。
那些困难的时期,不少村民无奈外出打工,留守在村里的村民也到江城土著居民家中为他们打工,比如挖地、收苞谷、砍甘蔗,有时一天就为了挣到5斤大米。
经过几年的劳作,滑石板的村民才摸清了所在区域适合种植的经济作物、农作物,生活开始有所改善。但2011年10月18日,大象来了,一切的生产、生活秩序重新被颠覆,“农民不敢去种地,土地抛荒后,十多年前初来时的困境或将重演。”费兴旺说,年轻的,还可出去打工,年老的呢?
是否要再次为国家级保护动物腾出空间,而继续迁徙?如果是,能迁到哪儿?大山包的故乡已回不去了,他们在那边的户口已被注销,而其迁徙后腾出的土地,要么留给黑颈鹤活动,要么发包到当地新增的村民手中。当然,也没人愿意重回过去,因为他们清楚:新的迁徙,也不过是让13年前那场生离死别的悲惨命运再一次轮回、重演。但留下的空间,又在哪里?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