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裤子”:估计这物件比不少朋友的岁数都大吧。发票、合格证、包一样不缺。保存品相相当好。
“一阵风影”:我家门上挂的拂尘,布是母亲用旧衣服裁的,可是那个光溜溜的枣木把可是相当有年头了。现在已不多见了,绝无仅有呀。
“乐水”:1988年购进的蝴蝶牌缝纫机。70年代的三转一响(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
“手帕”:成全我姻缘的收音机。
话说1966年的一天,我家的一条街上突然来了一辆搬家的大汽车,据说是从省城来的,从车上搬下了大皮箱小皮箱的,从此又多了一个新邻居。
孩子们的心都是好奇的,时不时的就会爬上这个新来的邻居家的窗子,一切都是好奇的:女主人的穿着打扮、孩子们的说话、屋里的摆设、甚至人家屋里的气味都觉得新鲜特别,最让我好奇地就是柜子上面摆着的那个“戏匣子”(后来知道那叫收音机),第一次走进邻居的家门,接触到那个收音机,还是在1969年的一天,我和这家的女儿在一个小学校的文艺宣传队里,所以理所当然的就有了往来,正好可以接触到收音机(要不就得去大街上,坐在马路牙子的电线杆下面收听大喇叭播放的长篇小说)。
要知道在北方的一个小县城里,家里能有这么一台收音机也是不得了的啊。而我却也享受到了这样的待遇,后来才知道这台收音机,是媳妇的爸妈1956年结婚时买的,后来我有事儿没事儿就上她家听收音机:什么样板戏、长篇小说、还有是否和原苏联为了珍宝岛打起来了等等新闻。
后来、再后来听收音机就是幌子了,因为我是奔他家的女儿使劲了。再后来再后来我就成了这家的姑爷。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机器代替了手工业、家用电器也是越来越多:彩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吸尘器、空调等等等等应有尽有,电脑更是神奇的让人都不敢想象,可是这个小小收音机,仍然还在家里显眼的位置,跟着我们四十多年,几次搬家收拾装修屋子都没舍得丢弃它,正是它给我们“牵线搭桥”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姻缘。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