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新化县第八中学附近的一个出租房,翻开肖伟英的英语课本所做的题目,几乎看不到打叉。记者 李健 摄
2月20日,娄底新化县,事发的“东盛网络会所”门前贴着醒目的警示牌。 记者 李健 摄
“网瘾暴力”高发背后
社会“纵容”
调查发现,80%以上的未成年人犯罪与接触网络不良信息有关。网吧业主利欲熏心、游戏商社会责任弱化,导致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将游戏情景带入现实生活。
“棍棒”教育
在对网瘾少年犯和父母、老师关系的调查中,认为父母没能尽到监护和抚养责任的超过40%,怨恨父母的达32%。很多网瘾孩子面对的家庭情况都很雷同:母亲不是训就是哭,父亲不是骂就是打,矛盾一步步激化。
学校“排外”
对网瘾少年犯老师关系进行调查,在是否会选择重新回到学校的选项中,“不会”和“没想好”的分别占37.81%和33.05%。学校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往往排斥、歧视“网瘾”孩子。
2月18日晚9点,娄底新化东盛网吧,14岁少年捅死了父亲。
没人能理解肖伟英(化名)当时的冲动,即使他自己。
在亲友眼中,他是乖巧懂事的好孩子;在老师眼中,他是个顽皮学生;而他的朋友多是江湖混混,他是朋友眼中的“义气哥”。
留守多年,孤独好强,屡遭家暴,爱上网,偶尔玩“杀人游戏”,是这个少年的标签。
是偶然悲剧还是压抑爆发?记者试图从成人可理解的角度,破解少年的突发暴戾,走进他模糊而又清晰的“三界青春”。
■三湘华声全媒体 记者 汤霞玲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