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万象

夫妻10年收900万个塑料瓶 供儿子赴德国留学(图)

www.sinoca.com 2014-01-27  中国新闻网



  只有拼命读书,才能跳出山沟

  900万个塑料瓶的背后,有一个简单的心愿:送两个儿子读书。

  老朱认为,只有拼命读书,才能跳出山沟。“为了培养小孩,什么都不怕。让他们多读点书,有知识有出息,对国家也有利。”培养一个人不容易,农村父母尤其如此。老朱对自己的期许是:“做父母亲的,就要辛苦点,前人辛苦, 后人享福。”

  2006年,在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读大三的小儿子忽然不想上学、想去做生意发财。老朱着急上火,苦口婆心地劝说:“发财的时候还没有到,多读一些书,今后才能发财。真正发财的人,背后是有背景的。离开背景,要发财,起码得有本事。先上学,先吃苦,从打工者到老板,从士兵到将军。”年轻气盛的小儿子并没听他的话,而是相信“少年出英雄”,辍学做起手机生意。两年之后,曾经意气风发的小儿子终于后悔“当时没有听爸爸的话”。现在,老朱的小儿子在东莞一家工厂搞雕刻。

  让老朱高兴的是,大儿子朱轼(化名)已从四川电子科技大学博士毕业,现在成都做通讯研究开发工作,还曾到德国留学一年。

  除了给儿子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没上过大学的朱家谷觉得要让儿子朱轼更有出息,得请有能力有远见的人给他做人生指引。他花费很大力气,终于找到了一位离家几十年、已成为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的老乡朱徽,并成功说服朱徽给自己的儿子指点与参谋。

  在吉安老家,朱家谷所在的村里,“姓朱的人有几百,从解放前到现在,高中生都没出几个。我想为朱家培养一个人才。”每年清明,朱家谷都要回乡扫墓。有时,在父母坟前他一边放鞭炮,一边流眼泪。“我认定的路,一定要走到。但现在还没成功,两个小孩还没读出来,希望祖宗保他们平安。有时生意不好做,有时没钱,有时老婆不理解我,我自己也有气没处说。”生活中,老朱是个爱笑的人。他说,培养有出息的人,比什么都开心。

  被宋氏家族靠读书发达的故事触动

  “我原本也想读书,但家里条件不好。5岁时父亲去世,不久母亲改嫁。伯母抚养我长大。”念完高中,朱家谷辍学务农。当初的他,并不知道读书的意义。“离开学校时,老师对我讲,‘你要读书啊,十个人当不得一个人’,意思是十个人当不得一个读书人。”当时的他不以为然。

  上世纪80年代,他成为村里第一个承包土地的人。鼎盛时期,他和妻子承包了30多亩田。“不少田在山沟里,一早出门干活直到天乌黑回来。自己用牛犁田,用脚踩的打谷机脱粒。”一心想“整出点名堂、创自己的事业”,年轻的朱家谷种过甘蔗、花生、芝麻,还种药材,结果赔了。

  1995年,朱家谷来到衡阳闯荡,进了衡阳市自来水公司瓶盖厂。渐渐地,他开始明白老师所说“十个人当不得一个人”的意思,他决心好好培养两个儿子,“凭借知识跳出山沟”。后来,朱家谷看到塑料制品越来越多,觉得塑料回收也将越来越多。2004年,他开始经营垃圾回收站。2008年金融危机,“塑料瓶子收2.8元一斤,卖1.5元一斤,跌得好头疼!”那一年,已读完硕士研究生的大儿子提出要读博士,老朱咬紧牙关同意了。

  朱家谷一直记着孔子的话: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喜欢看老一辈革命家故事的他,记得王震在经营新疆时说过,“枪杆子打不到的地方,科技可以打到”。他曾看过《宋氏家族》一书,宋氏一门“靠读书发达”、因为知识才干满门荣耀的故事,极大地触动了他。他想向宋庆龄的父亲宋嘉树学习,“拼命培养小孩读书”。

  儿子朱轼告诉老朱,有同事跟他说“你爸爸妈妈真好,培养你读书。我爸妈早早让我去打工……”

  塑料瓶成堆的大厅一侧,被辟了一个小隔间,那是老朱夫妇的卧室。一张床,一个衣柜,别无余物。大厅后面,是厨房。老朱一天的乐趣和轻松时刻,是在晚上一边喝点小酒,一边跟儿子打电话。现在,他的心事是两个儿子还没成家。好在再过几天,他们都将带着女朋友来这里过年。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实拍客家人过年捏“糖环” 感受浓浓的年味(组图)
下一篇:中国式饭局必知的学问 如何离席都有潜规则(组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