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早市上正在选购“1元菜”的大妈。 李清新摄
1月13日的北京,早晨7点,气温零下4度。海淀区明光西路北侧的早市,每到这样寒冷的季节,人都会比平时少很多。
63岁的董大妈,仍然坚持一大早到这里来买菜。“赶早来,能捡上‘1元菜’。”
董大妈裹着厚厚的衣服,低着头一个摊位一个摊位仔细看,在一个柿子摊前停下来。好的柿子一斤3元,但是那些有点发黑、快要坏掉的柿子,被摊主六七个堆放成一堆,不过秤,“一口价”1元钱。“你看看,回去把坏的切掉,大部分还可以吃的。”董大妈一边翻看几个柿子,一边果断地掏出1元钱将其买下。
“捡”到了便宜的柿子,董大妈觉得今天的早市挺有收获。董大妈和老伴儿退休前都是北京明光村一家服装厂的工人,现在两人月收入总共近3000元,孙子也和他们住在一起。每天,李大爷负责接送孙子上下学,董大妈则会早起赶着早市买菜后回家做饭。
“孙子正在长身体的时候,蔬菜、鸡蛋、肉都不能少。我们就这点收入,能怎么省就怎么省,早市冷一点不算什么,我多穿几件衣服、戴上手套就好了。”董大妈算了算经济账,早市的大白菜才5毛7一斤,比超市便宜1块3,鸡蛋一斤4.2元,比超市便宜5毛钱。一棵大白菜3斤左右,能吃两天,一个月下来能省58.5元钱,一个月20斤鸡蛋也能省10块钱。
虽然有便宜的早市,董大妈还是觉得节节上涨的菜价让她有些吃不消。“刚入冬的时候白菜才4毛5一斤,不到两个月就涨了这么多,不用说超市里涨得更多。光准备3个人的一日三餐,菜钱加上肉钱、主食的钱就要花60多元。按这个速度涨下去,像我们这样拿退休工资的可怎么办啊?”
董大妈说,每天下午6点这里还会有一次晚市。她还会来一次,因为晚上收市时,菜贩普遍会处理一些快要坏掉的蔬菜水果,到时候会有更多的“1元菜”可挑。
下午5点45,天已经擦黑。这个不大的晚市又迎来了一拨顾客,大多是六七十岁的大妈们。她们已经很有经验,直奔那些堆成一堆、“一口价”的便宜菜而去。菜贩王伟强说,这种一堆1元、一堆2元的便宜菜,春节前的这个月卖得最好。因为每到这时,菜价普遍上涨,收入比较低的家庭都得精打细算找最便宜的菜买。
萝卜1元1个、大白菜3个一堆5元、菠菜一大捆5元,尽管这些菜品相不好,但专门来捡便宜菜的杨开兰大妈,却觉得都是好东西。她也是名退休工人,退休金不高。这种便宜菜会不会质量不佳?“你看着不好,其实多数没什么问题。再说,家里每天都得吃菜呀,菜价涨得这么快,要是再都去拣好的买,咱哪吃得起呀。”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