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1988名被调查者六成认为“现在孩子缺失父教”
新浪网一项调查显示,在1988名被调查者中,60.7%认为“现在的孩子缺失父教”,26.3%“觉得不好说”,仅13.0%认为“父教并不缺失”,而在回答“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谁承担了更多教育责任?”时,46.9%的人选择了母亲,28.7%的人表示“父母均担”,仅有13.0%的人表示是父亲。可见父教缺失已是目前家教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而最近,电视综艺节目《爸爸去哪了》的热播,也引发社会各界对亲子教育中爸爸缺位现象的反思。
在本报44人参与的网络微调查中,直接表示爸爸应该参与孩子教育的有14人,约占31%。
有网友明确提出,现在很多家庭,一般都是男主外,女主内,爸爸在亲子教育中缺位。
老师看法
“十八得了”并不十分利于孩子成长
“十八得了”标准现身网络后,有老师认为,这其实反映的就是妈妈围着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转,甚至替孩子大包大揽。不过,它也实际上反映出了社会竞争加大,凸显出目前的教育体制,存在很多不合理因素,从而导致家长陪着孩子一块压力大、攀比心强等。
郑州一小学的李老师说,有些妈妈,一边抱怨很累,一边又认为要给孩子最好的,孩子什么都应该比别人好,这样会一直累下去。比如周末,很多家长会给孩子报很多辅导班,还让孩子参加一些演出活动等,妈妈们有时连周末都会牺牲,其实像这类对孩子的课外培养,如果孩子不感兴趣,或者学得吃力,妈妈完全没必要去努力。如果孩子感兴趣,妈妈们也完全可以放心地让他们自己去做。
郑州市一小学老师胡建玲对此认为,符合“十八得了”新标准的妈妈,并不十分利于孩子今后的成长。“陪伴,是无声的教育。”胡建玲说,教育孩子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包办、批判,应该去引导,去影响。
观点碰撞
A.“十八得了”并非“好妈妈”标准
郑州教育学会学习心理研究会主任王海勇说,“十八得了”是对妈妈们的一个误导,“妈妈越强,孩子越弱,妈妈做的越多,孩子做的越少。”王海勇说,这一标准其实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孩子教育中父亲角色有所缺位。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段旭杰说,她不赞同这个当妈的标准。因为孩子需要的是刚刚好的妈妈,并不是绝对好的妈妈。孩子需要的是妈妈的陪伴,是在一起、不会抛弃他、嫌弃他的感受。这比所谓的“十八得了”超级妈更有价值。
B.“十八得了”是一个现代女性经营家庭和生活的能力标准
1月2日,著名童书出版人、华尔街日报儿童教育专栏作家、中国教育协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成员三川玲接受大河报记者采访时说,她不觉得“十八得了”标准是超人标准,而是一个良好现代女性的标准,是有关经营家庭和生活的能力。
她认为,这些“得了”其实谈的就是女性经营生活、经营家庭的能力。作为女人,有个手工、编织、园艺这样的爱好,这样是可以悦己悦家的。家里有个爱书法的爸爸,一个爱设计的妈妈,孩子耳濡目染,是不容易被电子游戏和不良同伴给诱惑走的。
不过,她并不赞成家长“发扬”奥数、作文、做小报这些代替孩子成长的技能,她希望家长们最好在这些方面装作一点都不会。过于能干、爱包办的父母会“代替”孩子成长。
三川玲说,爸爸缺位,当然对孩子的教育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国外最值得中国社会学习的,是他们强调工作跟生活之间的平衡,强调家庭生活的重要。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